犹素修饰系统关键蛋白UFBPI在调控胃癌顺铂药物敏感性中的机制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defe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胃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在肿瘤相关死亡率中排第三位。铂类药物作为中晚期胃癌患者的基础化疗药物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这类患者的5年生存期仍然低于30%,其主要原因是肿瘤细胞耐药及药物不良反应。犹素(Ubiquitin-foldmodifier 1,UFM1)是一个类泛素蛋白,可以修饰底物,使底物发生犹素化修饰。UFM1 结合蛋白 1(UFM1-binding and PCI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UFBP1)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犹素修饰底物,在犹素修饰系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研究发现UFBP1能促进或抑制与其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的泛素化降解,提示UFBP1在泛素修饰系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期有文献报道,UFBP1高表达能显著延长胃癌患者的生存期,但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将从探索UFBP1是如何调控胃癌细胞增殖及是否影响胃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入手,通过定量蛋白质组学和多种生化实验逐步揭示UFBP1增加胃癌细胞对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的作用机制,并在动物和临床标本中证实该分子机制。本研究旨在阐明UFBP1调控胃癌细胞药物敏感性的新机制,为临床个体化化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我们首先利用慢病毒侵染的方法分别构建稳定过表达和稳定敲低UFBP1的胃癌细胞株及其阴性对照;通过CCK-8细胞增殖和流式细胞周期检测实验考察UFBP1过表达和敲低对胃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和CCK-8细胞增殖实验验证胃癌细胞中内源性UFBP1的蛋白表达水平与其对顺铂药物敏感性的关系;通过CCK-8细胞增殖、克隆形成、流式细胞凋亡检测和免疫印迹等实验,考察UFBP1与胃癌细胞对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接着利用细胞培养稳定同位素标记(Stable isotope labeling by amino acids in cell culture,SILAC)技术探索UFBP1调控胃癌细胞对铂类药物敏感性的下游信号通路;通过免疫印迹实验验证蛋白质组学的实验结果;在胃癌细胞中通过基因沉默同时敲低醛酮还原酶[aldo-keto reductase(AKR)1C]家族基因及UFBP1后利用流式细胞凋亡实验验证AKR1Cs是否参与了 UFBP1对胃癌细胞药物敏感性的调控中;通过qPCR实验进一步考察UFBP1对AKR1C mRNA水平的影响;通过免疫印迹和qPCR实验进一步探索UFBP1对AKR1Cs的核转录因子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的调控关系;在HEK293T细胞中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UFBP1对Nrf2转录活性的影响;通过免疫共沉淀和免疫印迹实验考察UFBP1与Nrf2是否存在相互作用;通过蛋白合成酶抑制剂放线菌酮(CHX)处理细胞实验,考察UFBP1对Nrf2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细胞实验及泛素化实验揭示UFBP1是否促进Nrf2的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在胃癌细胞中通过基因沉默同时敲低Nrf2和UFBP1后,利用流式细胞凋亡实验验证Nrf2是否参与了胃癌细胞对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的调控;使用Nrf2的特异性激活剂tBHQ预处理胃癌细胞后,再次通过流式细胞凋亡实验考察Nrf2/AKR1Cs在UFBP1调控胃癌细胞对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中的影响;最后我们通过小鼠荷瘤实验,在体内验证UFBP1是否是通过Nrf2/AKR1Cs影响胃癌细胞对铂类化疗药物的药物敏感性;通过免疫组化得到术后以铂类为基础化疗药物的胃癌患者肿瘤样本中UFBP1的蛋白表达,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生存期分析得到UFBP1的表达与患者的无瘤生存期的关系;通过分析公共数据的数据获得AKR1 Cs和UFBP1的mRNA的表达水平与总生存期的关系。研究结果:通过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实验,我们发现UFBP1过表达或敲低并不能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周期进展;而免疫印迹和顺铂药物处理的细胞增殖实验显示在内源性UFBP1蛋白高表达的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顺铂处理24 h的IC50值明显低于内源性UFBP1低表达的胃癌细胞株(MGC803、BGC823、HGC27和MKN45);细胞增殖、克隆形成、细胞凋亡和免疫印迹等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UFBP1高表达能显著增加MGC803对顺铂和奥沙利铂的药物敏感性,显著增加顺铂诱导的MGC803细胞凋亡,反之,UFBP1敲低后,SGC7901细胞对顺铂和奥沙利铂的耐药性显著增加,顺铂诱导的SGC7901细胞凋亡显著减少;SILAC定量蛋白质组学实验共鉴定到了 143个受UFBP1调控的蛋白,生物信息学过程分析发现许多蛋白参与了氧化还原反应,其中包括受UFBP1显著下调的AKR1Cs;免疫印迹实验验证了 UFBP1确实能显著下调AKR1C蛋白表达;通过基因沉默实验,我们发现在胃癌细胞SGC7901中同时敲低UFBP1和AKR1C2后,UFBP1不再影响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qPCR实验进一步证实了 UFBP1能显著下调AKR1Cs的mRNA水平;通过免疫印迹实验我们又发现UFBP1高表达能显著下调胃癌细胞中AKR1Cs的转录因子Nrf2的蛋白水平,而UFBP1敲低则能显著增加胃癌细胞中Nrf2蛋白;在HEK293T细胞中,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UFBP1过表达能显著下调Nrf2的转录活性;qPCR实验结果提示UFBP1不影响胃癌细胞中Nrf2的mRNA水平;多个生化实验的结果证实UFBP1与Nrf2存在相互作用,且UFBP1能显著加快Nrf2的降解,使Nrf2降解的半衰期由4h下降到1h左右,加入MG132预处理后,UFBP1不再调控Nrf2蛋白水平;通过泛素化实验,我们进一步发现UFBP1能促进Nrf2的泛素化修饰,且主要形成K48位多聚泛素链;在SGC7901细胞中敲低Nrf2后,UFBP1不再影响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另外tBHQ预处理过表达UFBP1的胃癌细胞MGC803后,UFBP1也不再影响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小鼠荷瘤实验证实UFBP1高表达能显著增加顺铂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但是加入tBHQ后,UFBP1不再影响顺铂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对术后使用铂类为基础化疗药物的进展期胃癌病人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发现UFBP1高表达显著延长胃癌病人无瘤生存期(P=0.0447);公共数据库的资料分析进一步提示同一群患者中UFBP1mRNA高表达或AKR1C2 mRNA低表达均能显著延长胃癌患者的总生存期,胃癌患者中UFBP1与AKR1C2的mRNA表达存在一定的负相关。研究结论:UFBP1不影响胃癌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周期的进展,但却能显著增加胃癌细胞对顺铂和奥沙利铂的药物敏感性,增加顺铂诱导的细胞凋亡。UFBP1的这一新功能是通过与氧化应激反应关键核转录因子Nrf2发生相互作用,增加其泛素化修饰,促进其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降解,进而下调其下游靶基因AKR1 Cs的转录和蛋白表达而实现的。本研究从分子、细胞、动物和临床样本水平系统地阐明了犹素修饰系统关键蛋白UFBP1与胃癌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并揭示了其具体的分子机制,提示UFBP1是胃癌患者使用铂类化疗药物预后的分子标志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岩溶地区,将修建越来越多的高风险隧道。由于受特殊地形环境条件、地质勘察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隧道施工初期往往难以全面了解该地区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特别是在岩溶地区,充满了断层、溶洞、破碎带和其他不良地质体,突水、突泥、岩爆等隧道工程地质问题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工程建设的安全。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作为一种能够提前预报前方地质灾害的
学位
松嫩平原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也是世界上主要的盐碱土分布区之一。本地区土壤盐碱化问题的发展势必对粮食安全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土壤改良作为减轻土壤盐碱化,恢复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以科学认识松嫩平原土壤的盐碱化特征为前提,研究不同方法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并提出合理的技术措施,对促进本地区土壤盐碱化的治理及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首先通过野外调查,对松嫩平原
学位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基于电感或电磁耦合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已成为物联网的四大支撑技术之一。超高频RFID系统凭借移动式、远距离和多目标快速识别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可视化人员、物品的智能监控与追踪溯源等领域。为适应各领域多场景的应用需求,不仅要求超高频RFID系统快速获取标签信息,还需实现已录入标签的有效监管,而标签识别技术是其
学位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产粮区,具有珍贵的黑土资源,然而长期的耕作使得黑土土壤退化严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世界各国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关注急剧上升,土壤有机碳库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在全球碳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种广泛分布并能与绝大多数陆生植物形成互利共生关系的土壤微生物,能促进
学位
全球一体化带来的城市发展同质化要求我们对地域特色进行积极探索,城市绿地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风貌整体打造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地域文化的特色能够有效提升城市文化景观异质性与城市吸引力,对绿地中文化景观的合理打造能有效传递出精神,加强文化内核、塑造城市风貌。雅安市有“熊猫家园”、“国礼之乡”之名,研究大熊猫文化在雅安市绿地的应用与表达,可突显雅安市大熊猫文特色,有助雅安市“国际熊猫城”和雅
学位
船舶制造企业由于生产工艺特点,生产过程具有明显的离散型生产特性,造船企业能源管理除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三级计量规定要求之外,有与其他行业区别的特殊要求。本文通过分析造船工艺尤其是交叉作业区域的用能特点,总结交叉作业区域工作规律及特性,将规律、特性通过信息化手段加以汇总,结合智能化控制技术,将交叉作业区能源管控技术集成进船信企业能源管控系统中,形成针对船舶制造企业行业特点的企业能源综控集成系统,实现交叉
会议
地理空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区域地理空间的自然类型和生长在这土地上的人民的类型和性格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宽广丰富并且复杂奇特的地理空间为中国传统山水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传统山水文化是指以自然山水为基本素材,中华民族认识并改造自然过程中形成的特有的文化现象和精神财富。人类文明在起源之初就已产生了对理想生存环境的追求,绘画的发展历史就是人类观察并认识客观世界的历史,中国传统绘画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肺癌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致死率都位居高位的肿瘤之一,据统计,全世界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19%。在确诊的肺癌患者中大约有85%属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绝大多数的NSCLC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癌症晚期。尽管近年来技术和治疗手段不断发展,但是仍有超过70%的患者死于肿瘤转移。因此,发现和深入研究NSCLC转移的机制对NSCLC的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上皮间质转化(epit
学位
目的:食管癌(carcinoma of esophagus)是一种来源于食管粘膜上皮或腺体的恶性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分别位居第5位和第4位,严重危害国民健康。食管癌的主要组织病理学分型为食管鳞状细胞癌和食管腺癌,约占所有食管癌的90%以上,而我国的食管癌患者又以食管鳞癌为主。对于早期食管癌患者,首选手术切除联合放疗化疗的治疗方式,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由于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食管癌
学位
具有高空间相干性的激光在通过随机位相、湍流介质和旋转散射体后,其空间相干性降低,获得的具有低相干性的光束称为部分相干光束。此外,在对部分相干光的位相调控研究中,研究者引入了一种部分相干光束所特有的位相:扭曲位相,它不仅可以调控光束的强度、相干度以及偏振度的分布,而且可以使光束携有轨道角动量,在光束的整形、微粒操控、超分辨成像、非线性光学、自由空间光通信等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扭曲位相开辟了部分相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