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变系统的模型参考跟踪控制及在故障卫星中的应用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uhua1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际问题中,许多控制系统都会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引起系统参数的改变,例如部件故障或者外部扰动等。为了考虑这些不确定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就需要利用Markov跳变理论对系统进行建模。模型参考跟踪控制在一些工程背景中有着大量的应用,同时也是系统设计的研究内容之一。另一方面关于卫星控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可以在Markov跳变系统的模型参考跟踪控制这一框架下进行求解。那么,对Markov跳变系统的模型参考跟踪控制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则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本论文对跳变系统的模型参考跟踪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控制器的完全参数化求解算法及在故障卫星中的应用。模型参考跟踪控制的目标是使得卫星系统随机可镇定,并且满足对给定信号的跟踪。因此本论文所设计控制器主要包括两部分:反馈控制律和前馈补偿器。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首先,研究了执行器跳变故障的卫星模型参考跟踪控制问题。考虑卫星沿椭圆轨道运行这一情形,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给出了卫星轨道控制器的存在条件。利用“系数冻结法”和优化控制方法设计了使系统达到最小能量消耗指标的状态反馈控制律,通过对含有跳变参数的时变非齐次广义Sylvester矩阵方程组的求解,获得了卫星前馈补偿器解的形式。所设计的卫星轨道控制器中含有自由参数矩阵,可以通过此矩阵对轨道控制器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该控制算法不需要对系统进行增广或者变换,因此易于工程上的应用。最后以一个数值仿真例子验证了所提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其次,考虑卫星沿圆轨道运行这一情形,当卫星的执行器发生跳变故障时,研究了系统含随机扰动的故障卫星轨迹跟踪控制问题。根据卫星系统所受不同扰动的形式,分别建立了卫星系统含It?型随机扰动模型和常规型随机扰动模型,针对这两种不同类型扰动的系统模型,给出了卫星轨道控制器和跟踪方程的形式。由于在卫星控制中,推力不可能无限大,因此,在推力受限情形下,如何对扰动进行抑制是控制器设计的一个难点。这里采用具有最大控制输入约束条件的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对It?型扰动和常规型扰动具有抑制作用的状态反馈控制律。通过对跟踪方程的求解,获得了卫星轨道控制器参数化表达形式。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不但能使卫星完成对悬停和绕飞指令的跟踪,也可以完成对临界稳定型信号的跟踪,从而验证了所提控制器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随后,同样考虑卫星沿圆轨道运行这一情形,在卫星控制当中,其状态有时不可完全测量,于是设计了基于状态观测器的故障卫星轨道跟踪控制器。给出了该类控制问题的一般数学描述,以推论形式给出了卫星相对轨道控制的跟踪方程。利用迭代算法,考虑卫星系统最小能量消耗这一指标,设计了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控制律,同样的,前馈补偿器可由对跟踪方程的求解获得,所解得的轨道控制器中仍然包含可优化的自由参数矩阵。以一个数值仿真例子验证了所提控制器的有效性。  最后,研究了非合作交会中卫星的姿态和轨道联合跟踪控制问题。推导了卫星姿态和轨道六自由度运动的数学模型,然后重点考虑卫星的转动惯量发生跳变故障这一情形。将卫星姿轨联合跟踪控制问题的求解统一到Markov跳变系统的模型参考跟踪问题这一框架下进行求解,设计了含有转动惯量跳变故障的卫星姿轨联合控制器。首先,直接在二阶跳变系统模型下推导了卫星姿轨联合模型的控制器和跟踪方程的形式,其中跟踪方程的最高阶次同样为二阶。所设计的控制器包括状态反馈项、前馈项和补偿项三部分。同时考虑到卫星所受到的轨道推力和姿态力矩受限情形,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设计了使系统随机可镇定的状态反馈控制律。对所推导卫星姿轨联合系统的跟踪方程进行求解,获得了卫星姿轨联合控制器的参数化形式。以一个卫星交会的仿真例子验证了所提控制器的有效性。  在实际问题中,许多控制系统都会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从而引起系统参数的改变,例如部件故障或者外部扰动等。为了考虑这些不确定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就需要利用Markov跳变理论对系统进行建模。模型参考跟踪控制在一些工程背景中有着大量的应用,同时也是系统设计的研究内容之一。另一方面关于卫星控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可以在Markov跳变系统的模型参考跟踪控制这一框架下进行求解。那么,对Markov跳变系统的模型参考跟踪控制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则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本论文对跳变系统的模型参考跟踪控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控制器的完全参数化求解算法及在故障卫星中的应用。模型参考跟踪控制的目标是使得卫星系统随机可镇定,并且满足对给定信号的跟踪。因此本论文所设计控制器主要包括两部分:反馈控制律和前馈补偿器。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首先,研究了执行器跳变故障的卫星模型参考跟踪控制问题。考虑卫星沿椭圆轨道运行这一情形,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给出了卫星轨道控制器的存在条件。利用“系数冻结法”和优化控制方法设计了使系统达到最小能量消耗指标的状态反馈控制律,通过对含有跳变参数的时变非齐次广义Sylvester矩阵方程组的求解,获得了卫星前馈补偿器解的形式。所设计的卫星轨道控制器中含有自由参数矩阵,可以通过此矩阵对轨道控制器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该控制算法不需要对系统进行增广或者变换,因此易于工程上的应用。最后以一个数值仿真例子验证了所提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其次,考虑卫星沿圆轨道运行这一情形,当卫星的执行器发生跳变故障时,研究了系统含随机扰动的故障卫星轨迹跟踪控制问题。根据卫星系统所受不同扰动的形式,分别建立了卫星系统含It?型随机扰动模型和常规型随机扰动模型,针对这两种不同类型扰动的系统模型,给出了卫星轨道控制器和跟踪方程的形式。由于在卫星控制中,推力不可能无限大,因此,在推力受限情形下,如何对扰动进行抑制是控制器设计的一个难点。这里采用具有最大控制输入约束条件的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设计了对It?型扰动和常规型扰动具有抑制作用的状态反馈控制律。通过对跟踪方程的求解,获得了卫星轨道控制器参数化表达形式。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不但能使卫星完成对悬停和绕飞指令的跟踪,也可以完成对临界稳定型信号的跟踪,从而验证了所提控制器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随后,同样考虑卫星沿圆轨道运行这一情形,在卫星控制当中,其状态有时不可完全测量,于是设计了基于状态观测器的故障卫星轨道跟踪控制器。给出了该类控制问题的一般数学描述,以推论形式给出了卫星相对轨道控制的跟踪方程。利用迭代算法,考虑卫星系统最小能量消耗这一指标,设计了基于状态观测器的状态反馈控制律,同样的,前馈补偿器可由对跟踪方程的求解获得,所解得的轨道控制器中仍然包含可优化的自由参数矩阵。以一个数值仿真例子验证了所提控制器的有效性。  最后,研究了非合作交会中卫星的姿态和轨道联合跟踪控制问题。推导了卫星姿态和轨道六自由度运动的数学模型,然后重点考虑卫星的转动惯量发生跳变故障这一情形。将卫星姿轨联合跟踪控制问题的求解统一到Markov跳变系统的模型参考跟踪问题这一框架下进行求解,设计了含有转动惯量跳变故障的卫星姿轨联合控制器。首先,直接在二阶跳变系统模型下推导了卫星姿轨联合模型的控制器和跟踪方程的形式,其中跟踪方程的最高阶次同样为二阶。所设计的控制器包括状态反馈项、前馈项和补偿项三部分。同时考虑到卫星所受到的轨道推力和姿态力矩受限情形,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设计了使系统随机可镇定的状态反馈控制律。对所推导卫星姿轨联合系统的跟踪方程进行求解,获得了卫星姿轨联合控制器的参数化形式。以一个卫星交会的仿真例子验证了所提控制器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2019年3月21日,位于笔者苏北家乡的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简称天嘉宜公司)发生特大爆炸事故,造成78人死亡、76人重伤,640人住院治疗,直接经济损失19.86亿元.这一最惨重的生产安
期刊
煤矿安全管理信息化现状rn2010年以来,国内煤矿安全管理经历了隐患闭环管理、风险预控管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管理(简称双重预防机制)3个阶段,煤
期刊
安全绩效是安全管理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安全管理过程中具体的考核评价方法和管理方案.通过安全绩效考评,企业可以使安全管理效益由隐性效益转变为显性效益,并具体、详细、直观
期刊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ard and Operability Study,简 称HAZOP)是一种系统化的定性分析流程潜在危害的安全评价方法,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帝国化学工程公司(ICI)提出
期刊
油田产能建设是一项多工种、多工序、立体交叉、连续作业、高技术、高风险的系统工程,通常由地震勘探、钻井、录井、测井、压裂试气、地面工程建设等多个环节组成,实践中往往
期刊
安全教育培训是石油企业不断增强基层员工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的有效手段.笔者根据自身实践经验,针对石油基层单位的安全教育培训提出5点建议,希望能够促进这些单位安全教
期刊
目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虽然整体平稳,但依然十分严峻,很多企业仍然只能依靠高压政策和强制手段“保平安”,稍有疏忽就可能会导致各类事故发生.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必须认真审
期刊
随着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一些老工业城市表现尤为明显.在这些城市中,冶金、石化及原材料加工企业往往占比较大,高危行业企业较多,
期刊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度,新冠肺炎病毒一度肆虐,受此影响,企业应如何降低自身的损失,如何进行疫情期的风险管理,成为很多企业的重点思考方向.笔者结合中国石油集团渤海
期刊
“班组作业四知法”的定义与目的rn“班组作业四知法”对基层班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促进作用,能够较好地规范基层班组作业行为,提高基层员工对作业风险的认知能力和安全意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