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加快了对中国直接投资的步伐,使中国成为了吸引国际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进入,对中国的国际收支产生了显著而又复杂的影响,并直接导致了中国近年来的“双顺差”状况。跨国公司会通过多种渠道影响东道国的国际收支,其中,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本文在理论分析和经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国际收支影响的整体动态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分析了决定跨国公司国际收支效应变化的条件和方向。最后,本文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用这一模型对在华跨国公司近年来的国际收支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其在新经济形式下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展望。研究发现,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国际收支带来的净效应主要取决于资本流动、贸易状况以及投资收益的相对关系。对中国的实证研究表明,近年来,在华跨国公司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净效应为正,这主要是源于在华跨国公司的大量出口以及每年流入中国的国际直接投资额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尽管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收益逐年递增,但中国的投资收益帐户却在2005年以后形成顺差。因此,在华跨国公司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带来的正效应在短期内还将继续维持。但长期来看,中国却有国际收支危机的潜在隐患,需要我们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防范。本文的研究论述使我们能对以下问题进行回答:1,如何从理论上判断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国际收支效应为正还是为负? 2,如何判别这种效应的长期趋势? 3,在华跨国公司对中国当前的“双顺差”格局究竟起了多大作用? 4,在新的经济形式下,在华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国际收支效应又会有哪些新的变化? 5,中国是否存在潜在的收支危机?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希望我们能对在华跨国公司的国际收支效应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并为保持中国国际收支持续的良好状况,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