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麦两熟制秸秆还田环境效应及全程机械化配套农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2008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针对经济发达地区稻麦生产机械化配套程度不够、秸秆还田难度大等问题,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麦全程机械化周年高产及其配套农艺技术。在此基础上以稻麦两熟制农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径流小区定位试验对自然降雨条件下两熟制农田稻季、麦季养分径流流失进行定量定性跟踪监测研究,旨在明确稻麦两熟农田全程机械化生产的环境效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稻季径流水总量达380.37m3/亩,径流侵蚀泥沙量可达340.91kg/亩,麦季径流水总量达145.67m3/亩,径流侵蚀泥沙量达47.74kg/亩。秸秆还田能够降低麦季径流水量和稻麦两季径流侵蚀泥沙量。(2)稻麦两熟农田养分径流流失主要集中在稻麦生育前期,包括径流水养分流失量和径流侵蚀过程中由泥沙流失所携带的养分量。常规施肥条件下,整个稻季氮素径流流失量达1.70kg/亩,其中,源于径流水和侵蚀泥沙的比例约为45%和55%;磷素流失量达87.17g/亩,其中,源于径流水和侵蚀泥沙的比例约为15%和85%。整个麦季氮素径流流失量达2.12kg/亩,源于径流水的流失占95%;磷素流失量达323.31g/亩,源于径流水的流失约占60%。(3)稻麦两熟制秸秆还田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关键技术要点是:稻季麦秸旋耕还田机械动力宜采用50马力以上,深翻耕还田机械动力宜采用75马力;水稻种植以机插秧为宜;麦季稻秸还田以土壤少耕效果最好,较其他耕作方式产量增加6.7%-9.0%,生产成本减少4.5%-8.6%,机械动力宜采用12马力;稻季生产以施钾肥9kg/亩和氮肥15.19kg/亩为宜,氮肥运筹方式以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4:3:3为最佳。(4)设计了稻麦两熟制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农机农艺配套技术体系,并通过如皋、锡山和常熟三地开展的稻麦两熟全程机械化农机农艺配套高产集成技术与常规技术的大田对比试验发现,周年稻麦产量增产幅度达3.8%-22.2%。
其他文献
金融问题是现代经济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近一百年的研究成果表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中部崛起”这一国家战略。同时,中
各类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学术界对个人理财业务发展方面的专业研究一直将农村商业银行这一不可缺少的金融机构忽略了,而且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目前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较为缓慢,该项业
民营电视是我国电视实践中的一个独特现象,早在2003年就被赋予了合法身份。我国电视业相关政策明确规定,民营资本至多参与到电视台等播出机构的股份制改革中,而不能设立或者控股
会计稳健性近年来一直是理论界与实务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会计稳健性是会计实务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会计信息重要的质量特征,国内外学者围绕着会计稳健性这一话题进行了诸多的
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多种迹象和研究结论表明,消费不足是影响现阶段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当前,农业增效不够明显,农民增收步伐缓慢,农村发展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存在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城市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等主要问题,三者既相互矛盾又相互制约,雨水资源化利用是解决三者之间矛盾的最佳措施之一。以城市雨水径流补给
在管道焊接过程中,利用图像处理法可得到大量的焊接裂缝图像信息与特征信息。可通过对焊接裂缝信息的检测,从而实现在焊接过程中对焊接裂缝质量的实时控制。针对在管道焊接过
一般来说,人们在社会中都担任着多种角色,由于时间和精力的有限,容易产生角色冲突,而严重的角色冲突将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进而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因此,角色冲
儒学是汉代必修的官学,官吏选拔以德为尚,兴廉举孝,被推举的“孝廉”们,在被“试职”以后,有功、有能、有绩、清廉者,才得以委任。汉代官吏选拔尊崇儒学,对否暂且不论,但以德论功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