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评价、TCD等指标的变化来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发病机理及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中心脑病K1科病房住院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1月到2017年2月间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和(34例),对照组予0.9%生理盐水250ml加入长春西汀20mg日一次静脉滴注;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100ml、3次/日口服(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代煎),疗程14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经颅多普勒各项指标的前后变化。结果:1.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C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收缩期最大流速(Systolic Velocity,VS)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调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管搏动指数(Pulsitility index,PI)值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下调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痰浊中阻型眩晕疗效确切。2.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长春西汀在改善患者眩晕证候及大脑VBI血流情况方面,优于单纯西药组。3.本研究在半夏白术天麻汤辩证加减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的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严重副作用及药物依赖现象,患者更易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