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砂负载氧化铁(IOCS)吸附去除锑、磷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chen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采用铁盐溶液蒸发法在石英砂上负载氧化铁颗粒(iron oxide coated sand,简称IOCS),通过SEM/EDAX,XRD,FTIR以及表面分析仪对IOCS进行表征,表征结果表明:负载氧化铁的粒径为100nm左右,其表面孔径及孔隙率分别为2×10-9m~9×10-9m及0.11%,IOCS的比表面积为原砂的5倍;IOCS表面氧化铁的晶型为赤铁矿(α-Fe2O3),FTIR谱线在3439cm-1、1630cm-1、1067 cm-1、537 cm-1出现了吸收峰,分别代表氧化铁表面的OH、水分子、Fe-OH基团、Fe-O键。通过小试摇床实验和中试柱子实验考察了IOCS在不同条件下吸附除锑、磷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与原砂相比,IOCS对锑、磷的去除率明显增加。pH值对锑的去除影响较小,在pH=4.0~9.0的范围内,IOCS对锑的去除率都在95%以上,pH值对磷的去除影响较大,中性条件下效果最佳,去除率为88%,在碱性范围内去除率最低。研究所试的竞争离子(NO3-,Cl-,Mn2+,Cu2+)对IOCS吸附锑的去除率,吸附容量以及吸附动力学几乎没有影响;阴离子NO3-,Cl-, AC-对IOCS除磷吸附容量和吸附速率影响不大,以阳离子Ca2+,Mg2+为背景离子时,可略微提高IOCS的除磷吸附容量,但吸附速率几乎没有变化;而以Sb3+为背景离子时,其对IOCS除磷的吸附容量明显降低,产生了竞争吸附。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IOCS除锑、磷的饱和吸附容量以及吸附反应速率随之增加,三种实验温度条件下(283K,293K,313K)IOCS除锑、磷的等温吸附可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来描述,吸附动力学可分别用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和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IOCS吸附柱除锑、磷的穿透曲线属于逻辑斯特曲线形式;随着EBCT的增加,出水达到泄漏浓度时,水的处理量也随之增加;IOCS表面锑、磷含量随着吸附床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且大部分锑、磷吸附在吸附柱上层。采用0.1mol/L的NaOH可再生60%左右的IOCS吸附容量,并且再生三次后对吸附容量的减少较小。热动力学研究表明IOCS吸附锑、磷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随着温度升高,ΔG0减小,说明反应在高温下更易于进行。三种温度下(283K,293K,313K)IOCS吸附锑、磷的平均吸附能都大于8kJ/mol,说明IOCS吸附锑、磷的过程属于化学吸附。吸附扩散过程的研究表明,IOCS吸附锑、磷的过程包括膜扩散和颗粒扩散两种类型,且膜扩散对吸附速率起控制作用,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边界层对总吸附速率的影响增大,颗粒扩散包括表面扩散和孔隙扩散,且两者扩散率均为10-12级。XRD和FTIR检测结果表明氧化铁晶型在吸附锑、磷后未发生改变;吸附后IOCS表面Fe-OH键对应的特征峰消失,说明Fe-OH键参与了吸附反应。XPS检测结果表明:IOCS吸附锑的过程中,氧化铁中氧所带的负电荷与吸附
其他文献
文章介绍了观点挖掘的产生背景、含义、挖掘任务以及挖掘模型,分析了观点挖掘在竞争对手分析中的作用,构建了一个基于观点挖掘的竞争对手分析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介绍与分
<正>当事人基本情况:原告:李某,男,52岁,电力公司锅炉勤杂工被告:电力公司案情简介:原告李某(下称"李某")于1983年以"临时工"身份被招聘进被告电力公司(下称"电力公司")工作,
目的观察椎动脉型颈椎病运用针灸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1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7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推拿治疗,观察组在推拿基
通过对10kV配电网现状的分析总结了10kV配网合环操作的意义及目的以及10kV线路合环操作应注意的事项。
概述了网络文化的概念 ,以及不同于传统文化的特征 :一是物质层面的特征 ,包括支撑的高科技性、信息的高时效性、存在的虚拟性、操作的交互性、交流的开放性 ;二是精神层面的
<正>当事人基本情况:申诉人:李某,男被诉人:某公司案情简介:2007年初,李某从上海某公司调入北京分公司,任项目部经理,月薪5000元。李某由于考虑问题不周全,工作中状况频发,虽
母源抗体是一种特殊的免疫抗体,是哺乳动物乳汁中的一种抵抗病菌的特殊蛋白质。由于新生仔猪的的器官发育不完善,抵抗力较弱,极易染病死亡。因此,从乳汁分泌的母源抗体是能够
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是审计的必备组成部分,也是审计的难点。本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构建了环境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某流域审计为例构建了绩效审计评
核桃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栽培面积与产量均居世界第一。近年来,随着嫁接技术的提高和优新品种的推广,我国核桃的良种化水平逐年提高。但是,相对其他果树而言,核桃嫁接技
知识转移的发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结合实地调查,论文从社会关系角度总结出知识转移的6个影响因素,分别为社会关系质量、社会联系强度、知识的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