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大量的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学习和就业,大幅减少了农村务农劳动力,农村呈现出“兼业化、老龄化、低文化”的现象,影响着乡村的繁荣发展。为积极应对农村“人才荒”的问题,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两会”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就地培养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2017年10月,在十九大报告中,他再次指出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必须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8年1月9日,农业部出台了《“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对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进行了详细规划。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再次强调,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以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显然,培育高素质、会经营、懂技术、有文化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了新时代农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乡村振兴和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基于此,本文首先立足于乡村需要大量新型职业农民的这一基本国情下,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为切入点,梳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采用政策文本分析法,梳理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国家要求,即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内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评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保障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行政策梳理。其次,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的各个结构进行拆解、分析、检验和重组,形成能够良好测量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问卷和访谈提纲。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获得更加详细深入的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记录,反思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表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着培育主体单一、培育内容保守、培育方式形式化、培育对象层次偏低、评价机制不完善和培育保障不充分等问题。最后,结合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现实问题,结合国外的经验,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探讨和反思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解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提升的实现路径,即:加快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共同培育的制度、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内容更新机制、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式、拓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建立完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评价体系和深入拓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保障制度。总之,本文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入手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国家诉求,结合学术资料,对分析政策文本得到的结论进行分析;结合贵州省N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获得更加客观的一手资料,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改善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意见。然而,由于该研究较为复杂、庞大,既有大量的文献研究工作,也有复杂的实践工作。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他们文化程度不尽相同,他们在回答问卷时对问题的理解有所偏差或者就“敏感”问题的回答采取了防御机制,使回答失真。因此,本研究在后期完善中一方面要努力扩大样本量,获得更广泛的资料,使研究结果更加具有可靠性。另一方面要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每个环节进行更加精准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国情形成更加系统的且针对性更强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