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细读是文艺理论界的前沿理论,如果正确与中学语文学科教学理论,特别是文言文教学理论相结合,不但会开拓语文学科教学研究的思路,也可以弥补中学文言文教学理论的空白。但是目前的现状是,中学文言文的教学中并未正确理解和运用文本细读法,将“文本细读”进行错误解读的情况愈演愈烈。所以,本论题通过对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对“文本细读”的误读进行反思,试图通过对有关概念的界定和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文本细读”理论运用于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正确途径,推动文言文教学理论的发展;同时,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文本细读阅读观和教学观,掌握用“文本细读”理解文言文和教授文言文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引导,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影响下培养起阅读和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养成细读文言文的好习惯。中国现当代的学者对“文本细读”的深入研究,使“文本细读”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孙绍振教授是“文本细读”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在《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等著作中,不仅创建了独特的理论体系,也阐释了具体的细读方法,对中学语文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先生在《文本细读在当代的意义及其方法》中,详细地阐述了他对文本细读的理解及其方法,丰富了文本细读在文学史教学方面的理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王先霈教授开设过一门“文学文本细读课程,并根据录音整理成《文学文本细读演讲录》一书,其中不但和学生讨论了文学文本细读的方法与原则,更为青年教师踏上岗位后如何理解和运用“文本细读”这种教学方法做出了典范。这些理论探究和课程开设,特别是孙绍振教授的《月迷津渡——古典诗词微观个案分析》,都着重从概念、方法上对文本细读教学法进行了分析。“文本细读”教学法是孙绍振教授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文学研究得出的理论成果,它不同于英美新批评提出的“文本细读”,他强调,文本细读最重要的是尊重文本的主体性。运用于教学中时,其“文本细读”理论对于语文教学产生的较大的影响。但是,具体到文言文这类文章时,由于字面意思较复杂,有些教师就将“文本细读”教学法误读,不重视学生自身对于文言文的感悟与理解,或是解读过度,或是解读空洞,这都是对“文本细读”教学法产生误读的体现。为了让一线教师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文本细读”教学法,我认为有必要对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文本细读”教学法进行反思,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究对文言文进行“文本细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研究法和实践分析法,拟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探讨。文章以文言文“文本细读”策略的运用为基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章为“文言文‘文本细读’的误读现状”,以具体的案例分析了在文言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策略使用的误区及其原因;第二章为“文言文教学‘文本细读’策略的重新审视”,从文本细读的概念解读和文言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的三个层面来重新审视了这一教学策略;第三章从运用的角度,分别从其原则、立场和关键点这三个角度,对文言文教学中实施“文本细读”策略的正确运用进行了解读,为广大一线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