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媒介生态巨变的背景下,社会文化的媒介化、市场化和文艺的产业化趋势不可逆转。网络媒介、数字技术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文艺生态,虽然网络构建的是虚拟空间,但凭借其跨越时空的综合性、交互性特征改变着媒介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也改变着整个社会文化形态及其传播逻辑。随着媒介变革辐射到话剧领域,在中国传播了一百多年的话剧艺术,也开始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传播革命。或者可以说,数字媒介正在将话剧推向一个全新的传播格局之中。这一过程既蕴藏着话剧艺术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本文尝试将话剧艺术与传播理论相结合,从传播视角阐释话剧由创作-生产,到接受-消费的产业现状与面临的问题,并且探讨该怎样借助新兴媒介技术改造话剧传统的剧场-舞台媒介,开拓新的传播路径,更新话剧艺术的传播模式,扩大受众规模,以期在全新的媒介生态中探索健全话剧传播链的可能,使话剧艺术在新的传播格局中走向繁荣发展。本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简要介绍笔者基于话剧发展现状和自身从业实践而选择本论题的缘由、意义和创新点,并概述本文的论述框架。第二章,从话剧传播形态流变、话剧传播媒介变迁和当前话剧传播生态的巨变这三方面,考察国内话剧百余年的传播流脉。指出中国话剧从最初纸质媒介的案头文本传播,发展到以剧场-舞台媒介为主的现场传播,期间经历了短期的影像媒介与荧屏传播。而近十年由新兴数字媒介引发的传播生态变局,正在催生话剧传播形态的再度革新。第三章,参考全国话剧演出市场的大数据及代表性院团的演出数据,分析当前话剧市场现状与产业化传播面临的现实问题。本章指出,尽管伴随国有文艺院团全面进行转企改制,中国话剧整体上正在由高台教化的价值观传播向市场化、产业化传播转型。在此过程中,全国话剧市场存在着东西部不平衡、城乡不平衡、消费群体不稳定、以及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同时指出,话剧产业化传播链建构的难度是由内容生产环节弱化、传播媒介尚未充分拓展、受众大量流失等因素共同决定的。针对以上三章提出的问题,本文第四、五、六章从三个角度分别提出话剧创新传播模式的对策性建议:数字媒介与话剧全媒体传播格局的建构,话剧全产业链传播格局的建构,“重新集群化”与受众群体的培养。第四章,借鉴麦克卢汉和彼得斯的观点,阐明目前话剧跨媒介传播的局限性,从三方面提出在数字媒介环境中话剧全媒体传播格局的建构路径:(1)剧场—舞台媒介与数字媒介的深度融合;(2)推动“云剧场”付费传播与免费资源共享;(3)剧场、影视与网络互动的全媒介融合传播。其目的是整合各种媒介的不完全特性进行融合传播,联通多种媒介传播圈层。依靠数字网络的优势修复传播链条,遵循媒介融合的趋势扩展传播渠道,以期实现精英艺术的大众传播转向。第五章,从文化产业角度探讨全产业链传播格局的建构方式。当前中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促使艺术生产由计划经济逐步迈入市场经济。话剧领域已经初步形成“两类主体三层共建”的产业架构,正在全力建构与传播链同步的产业链。本章结合我国舞台演艺产业化的具体现实,参照欧美实践经验,提出“话剧全产业链传播”的建构思路,从编创、传播到消费终端展开立体化的跨界合作。最大限度拓宽戏剧内容编创、传播媒介渠道、受众反馈层面的大众参与度。具体从三个环节进行论述:(1)信息生产环节,推动“职业+非职业”联合创作模式,进一步创新编创类型。其实质是编创理念的更新升级,探索更具社会功能的话剧类型,扩展话剧传播的未来场域;(2)传播环节实行跨界联合,创建“国企+民营”两类生产主体的互补模式、“剧院+影院”相关产业的融合模式;(3)经营环节开辟社会企业、个人资助渠道,有效降低票价,推动话剧传播整体进入大众化、综合化转向。全产业链传播不仅指媒介的更新,更强调产业链各环节与媒介创新相结合,形成综合传播效应。目的是丰富和创新自身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增进传播效果,推进话剧的产业化传播进程。第六章,在麦克卢汉“重新部落化”的学说基础上,论述受众群体的培养,提出“重新集群化”的受众培养策略。当前市场已经进入媒介争夺受众注意力的时代,媒介信息量的漫灌迫使受众对某类信息的关注程度和绝对时长都在降低。因此培养和开发新的受众群体将成为一项长期工作。本文将话剧的潜在受众群分为三类:校园受众群、城镇社区受众群、间接受众群。话剧传播主体可根据其活动范围和行为特点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依靠社群影响实现“重新集群化”,发挥受众中“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建构虚拟社交集群的“口碑传播”机制,联结“精英”与“大众”群体,使话剧文化消费习惯嵌入受众的生活结构之中。只有拥有庞大的戏剧受众群体,才会有话剧的产业化传播和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话剧的全媒体传播和全产业链传播格局的建构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还面临着众多挑战。未来话剧产业化传播进一步发展完善,仍需要编创、生产、传播、消费各个产业环节和各种媒介的融合、互动,并与社会各个领域经历长期的相互磨合和调适过程。总体来看,舞台演艺不是一个依靠票房“富裕”的行业,但它是能为社会、为民族造就精神“富足”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