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自己人”关系的断裂:一项差序选择和关系退化的本土研究——以南京Q公司为例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wi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系”,是中国本土社会学研究的重点,是社会学,尤其是社会心理学关注的重点,形成的观点主要集中在社会网和社会资本理论、差序格局及相关的儒家社会理论研究、自己人的研究以及人类学对于关系的论述。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将关注点放在关系含义的构建、关系分类以及关系产生和维护的阶段,而鲜少有学者关注到关系的退化和断裂,然而这一现象又是确实存在的。本文试图通过对Q公司中一段三人交往关系的建立、发展、维持、退化的过程进行描述和研究,结合前人关于关系的研究,以差序格局的理论架构为背景,从交往关系的退化、断裂的视角对Q公司的交往关系和既有关系展开研究。本文的描述性资料基于前期所做的调查,主要采用参与观察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集资料。  研究表明,中国式关系,尤其是交往关系退化的原因在于个体心理的差序选择,是关系主体在交往过程中对于情感、义务、利益三大要素的不断排序权衡,从而对自己所处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义。在这一过程中,交往关系在差序格局中的次位性、后天建立起来的情感的不稳定性和暂时性以及对于交往对象“回报”期待的断裂,是个体进行差序选择的原因所在,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情境对于差序格局稳定性的影响。在不同的情境下,差序格局呈现不同的排序,只有既有关系和交往关系同时处于一个特定情境中时,差序格局才能获得稳定和再生。  中国社会千百年来的“人情”、“人伦”和家族本位的观念是造成差序格局的深层原因,也是关系主体进行差序选择时内在的心理动因,而这种观念已然深入到中国人的骨血里,尽管中国社会不断变迁,但仍无法改变中国人面对关系时的差序选择。
其他文献
立足实际,与重大现实问题紧密相连的“问题导向”是中国社会学研究最鲜明的学术风格。“老漂族”的产生和壮大既是中国社会多元化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国家庭小型化、核心化和流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豫中x村的结婚庆祝活动经历了说书、露天电影和歌舞团三种形式的变迁。这里所开展的结婚庆祝活动实际上是对于中华民族传统上“礼乐文化”的一种现代的
目前,我国大学生群体中手机的普及率接近100%,在大学校园里,手机的身影随处可见。一些研究表明,大学生对手机的过度使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甚至有可能使大
民间信仰是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共同关注的问题,民俗学偏重于对民间信仰现象的现状及变迁的描述,人类学偏重民间信仰对信众的影响,社会学侧重从社会视野探讨民俗信仰的社会功
1949年以后,随着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等一系列政治运动的开展,国家权力深入农村基层,农村社会资源被重新分配,乡村权力格局重新洗牌,农村社会分成“干部——群众”两个社会身份层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
由于电视传媒、网络信息、掌上媒体等其他新媒体的相继崛起,传统的传媒行业,受到巨大的冲击,特别是广播电台,从上世纪中叶的主流媒体地位上迅速没落,成为城市夹缝中生存的一种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