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疗机构制剂作为市售药品的有效补充,为临床提供了很多安全性好、疗效确切的特色制剂,为缓解市售药品短缺,满足临床特殊需求做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停产的医疗机构制剂数量逐年增多,一些传统制剂应用单位甚至取消了此项业务,制剂发展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因此,了解北京市医疗机构制剂基本现状,掌握制剂临床应用具体情况,探讨影响医疗机构制剂发展的因素,对于医疗机构制剂的合理应用和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依托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4年调研课题,从医疗机构性质、制剂室水平、临床应用、成本控制、医保政策等方面对北京市范围内的医疗机构及其制剂的应用现状开展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机构等相关管理单位提供对策建议。目的:全面了解北京市医疗机构及其制剂的基本现状,掌握北京市医疗机构制剂的配制现状、临床使用、盈利水平等情况,深入挖掘制约医疗机构制剂合理应用的影响因素,探讨限制医疗机构制剂应用的关键环节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基于调研结果提出相应解决方案。方法: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典型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北京市医疗机构制剂的应用现状进行研究。使用Excel进行调研数据的整理分析。结果:北京市医疗机构制剂发展目前已进入到成熟期,并带有明显的社会福利性质,其作为市售药品的有效补充,具有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的特点,特别是其中的特色制剂,更为广大患者所认可。但北京市医疗机构制剂的发展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在近年的调整中出现了两极分化和退出医保的现象,一些医疗机构制剂存在定位不明确、城乡差异大、资源浪费、成本倒挂、医保政策限制等诸多问题。结论:医疗机构应明确制剂的定位,理顺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制剂使用效率,并且应进行法律培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医疗机构制剂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和投入力度,简化调剂使用程序,调整医保等相关政策,引导配制资源整合,理顺制剂品种发展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