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蚜表皮碳氢化合物合成和转运相关基因的功能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mei1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虫表皮碳氢化合物(Cuticular hydrocarbon,CHC)作为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第一道屏障,在诸多方面对昆虫起到保护作用,比如:在干旱环境下防止陆生昆虫体内水分通过表皮蒸发流失和阻挡外源微生物细菌、真菌和病毒对昆虫的侵入。另外,昆虫CHC作为昆虫性信息素的物质基础,在昆虫进行物种和性别识别以及雌雄交配等社会行为方面至关重要。因此,本论文主要聚焦于影响CHC合成、转运和接收三方面,通过对豌豆蚜中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cytochrome P450 reductase,CPR)、载脂蛋白D(apolipoprotein D,ApoD)和脂蛋白受体(lipophorin receptor,LpR)三个基因进行分子鉴定和表征以及功能研究,发现CPR、ApoD和LpR都对豌豆蚜CHC的积累和干旱耐受性起到调控作用,同时还发现ApoD和LpR对豌豆蚜的生殖力产生重要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调控CHC合成的豌豆蚜CPR(Acyrthosiphon pisum CPR,ApCPR)基因研究方面:首先对ApCPR基因的分子特征和蛋白功能域进行了表征以及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其进化关系进行了阐明。其次,对豌豆蚜干旱胁迫处理后,发现ApCPR基因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上调。接着,在获得ApCPR基因的最佳dsRNA注射剂量为1.82μg和在该剂量下ApCPR沉默效应持续5天的基础上,通过GC-MS对dsRNA注射后第3、4和5天的豌豆蚜CHC和内部碳氢化合物(Internal hydrocarbon,IHC)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ApCPR的沉默导致豌豆蚜CHC和IHC含量显著降低,同时还对CHC和IHC的组分进行了鉴定和定量,结果表明豌豆蚜CHC是由9种C25-C33的正构烷烃组成,而IHC中除了正构烷烃还包含大量带有甲基支链的HCs,并且ApCPR基因沉默对豌豆蚜CHC和IHC中不同的组分影响不同。然后,在ApCPR基因沉默导致豌豆蚜CHC含量显著降低后,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到处理组蚜虫腹部体表与对照组相比显得平整干净和覆盖少量脂质物质以及在干旱环境下存活时间明显缩短。最后,在获得三种农药杀虫剂毒死蜱、吡虫啉和高效氯氰菊酯的LC50值的基础上,在ApCPR基因表达被抑制的豌豆蚜腹部表皮涂抹0.3μL杀虫剂溶液,结果表明ApCPR基因沉默导致豌豆蚜对三种农药杀虫剂敏感性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率显著升高。因此,ApCPR具有成为蚜虫防治新靶标的潜力。2.在调控CHC转运的豌豆蚜ApoD(Acyrthosiphon pisum ApoD,ApApoD)基因研究方面:首先对ApApoD基因的分子特征和蛋白功能域进行了表征以及与其它代表性昆虫的蛋白结构进行比较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了其进化关系。其次,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发现ApApoD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接着,对ApApoD基因的RNAi参数进行了优化,在最佳dsRNA注射剂量为1.21μg和沉默效应持续5天的基础上,收取dsRNA注射后第3天的豌豆蚜通过GC-MS对其CHC和IHC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两者的含量均显著下降且对其CHC和IHC中的不同组分影响不同。然后,发现ApApoD基因沉默导致豌豆蚜在干旱环境下存活时间明显缩短,干旱耐受性显著下降。最后,ApApoD基因沉默导致豌豆蚜成虫生殖力显著下降,具体表现为与对照组相比产生新生若蚜时间推迟和累积平均生殖量较低以及胚胎数量减少和发育迟缓。因此,ApApoD基因可能成为基于RNAi技术的蚜虫防治新靶标。3.在调控CHC接收的豌豆蚜LpR(Acyrthosiphon pisum LpR,ApLpR)基因研究方面:首先将ApLpR基因的蛋白功能域与其它代表性昆虫的LpR进行了比较和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对其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其次,在干旱胁迫下,发现ApLpR mRNA的丰度显著上调。接着,获得ApLpR的最佳dsRNA注射剂量为1.21μg和在该剂量下ApLpR沉默效应能够保持4天,在此基础上,对dsRNA注射后第3天的豌豆蚜CHC和IHC含量通过GC-MS进行了测定,发现CHC和IHC含量显著降低,并且对豌豆蚜CHC和IHC的组分进行了鉴定和定量,发现ApLpR基因沉默对它们不同的组分影响不同。然后,在干旱胁迫下,发现ApLpR基因沉默导致豌豆蚜干旱耐受性显著下降。最后,ApLpR基因沉默还导致豌豆蚜成虫生殖力显著下降。因此,ApLpR基因可能成为用于蚜虫防治的RNAi新靶标。综上所述,本工作系统地研究了调控豌豆蚜CHC合成、转运和接收的三个基因ApCPR、ApApoD和ApLpR的分子特征和功能特性,揭示了它们在豌豆蚜CHC含量积累和干旱耐受性方面的重要调控作用以及ApApoD和ApLpR对豌豆蚜成虫生殖力的重要影响,不仅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它们在CHC合成、转运和接收以及豌豆蚜生殖力上的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也为基于RNAi技术的蚜虫防治提供了潜在靶标。
其他文献
病毒病害是制约苹果产业高效、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与真菌病害和细菌病害不同,植物一旦感染病毒病害,难以用其他方法治愈。栽培无毒苗是目前生产上防治病毒病害的有效方法。建立简易、高效的脱毒技术是培育和栽培无毒苗的必要条件。对苹果危害最大的潜隐病毒有三种,它们是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olorotic leafsopt virus,ACLSV),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 pitting
黄瓜是全球性栽培的重要蔬菜作物,也是世界范围内消费最多的园艺作物之一,由于其花性型分化多样,目前也已经成为研究植物性别决定的模式作物。目前在黄瓜中,性型相关的主效基因有5个,分别为F(CsACS1G)、M(CsACS2)、A(CsACS11)、CsACO2和CsWIP1,除WIP1为转录因子外,其余4个基因均为乙烯合成途径关键酶家族成员,且遗传学试验已明确这5个关键基因之间存在互作关系。因此找到调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种植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传统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不断降低,而以高投入高产出为特征的果树、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设施蔬菜作为重要的蔬菜种植模式,成功解决了我国北方冬春季蔬菜生产以及南方避雨栽培难题,为保证我国蔬菜周年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设施栽培以小农户为主,生产中“大水大肥”普遍,水氮过量问题突出,导致氮素在土壤大量累积,造成土壤盐渍化、土壤酸化等问题,氮素损失风险高。但有
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果树种类。黄土高原地区不利的环境因素和苹果花芽形成难等问题制约着该地区苹果产业的发展。性状优良的砧木能够改善品种的生长和抗逆性能。植物激素在调控苹果成花等生长发育过程,以及应对不利环境的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据报道,KNOX(Knotted1-like homebox)转录因子涉及多种激素的调控,从而调节植物生长
低温贮藏是园艺产品最重要的贮藏方式之一,它能抑制果蔬呼吸代谢、阻止衰败、延长果蔬贮藏期。然而低温引起的园艺产品冷害,是限制采后保鲜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红阳’(Actinidia chinensis cv.Hongyang)是典型的冷敏感型猕猴桃品种,冷害问题严峻。本研究旨在探索能有效增强‘红阳’果实抗冷性,减轻冷害的处理方式,并探究其作用机制。以‘红阳’猕猴桃为材料,经不同浓度外源脱落酸(A
我国苹果种植面积居世界首位,黄土高原是世界公认的苹果优势产区之一。目前该区域苹果种植过程中化肥过量使用、养分投入时间与树体需求不匹配,提高水氮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提高苹果品质和优果率、降低环境污染风险等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矮砧密植(株行距2 m×4 m)苹果树为研究对象,采用具有显著节水、节肥、增效特征的水肥一体化方式供应水氮,于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陕西洛川开展了苹果树水氮用量的田间
淡水资源短缺是维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与确保粮食安全的主要限制因素。近几十年来,大气CO2浓度不断上升,不仅影响了作物的生长环境,同时还加剧了全球的温室效应,进一步加重了水资源短缺问题。因此,了解在未来CO2浓度倍增条件下有限水资源供应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对更好地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确保高效用水并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番茄作为一种水分敏感型作物,已成为植物生理生化试验研究的模式作物。本文
茉莉酸(Jasmonic acid,JA)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病害防御和机械损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酰胺合成酶(Gretchen Hagen 3,GH3)家族作为参与茉莉酸信号调控的重要基因,主要将茉莉酸转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茉莉酸异亮氨酸耦合物,JA-Ile)从而诱导应答基因表达发生变化。由于马铃薯中茉莉酸信号通路基因的研究较少,相关GH3蛋白功能分析的研究未见报道
长柄扁桃是榆林地区重要的生态经济型灌木树种,在当地煤矿塌陷区的生态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长柄扁桃纯林存在生长缓慢、易受沙埋、自然更新困难和单位面积生产力低等问题。与纯林相比,种间合理搭配的混交林具有维护林分稳定性、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促进林分生长和提高单位面积生产力等方面的功能。化感作用对种间配置至关重要,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与化感作用密切相关。因此,本文以长柄扁桃为研究对象,从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 f.sp tritici Erikss)在世界各地的小麦种植区均有发生。由条锈病导致的病害管理负担加大和小麦减产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小麦条锈病作为破环性极大的病害之一,几乎在所有中国冬小麦产区都有周期性发生。化学药品虽可用于防治条锈病,但化学药品的使用会大幅增加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