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作为沟通两种不同文化的桥梁,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翻译的过程不仅是简单的目的语与源语之间的代码转换,而是思想的交流,承担着传播文化的作用。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翻译也就是文化的翻译,因此,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语言翻译上的新问题,那就是如何处理语言和文本中的文化因素。对于在翻译实践活动中所出现的文化差异,就其处理方法而言,翻译界目前有两种意见,也即两种策略,一种是归化方法,另一种是异化方法。
归化翻译法旨在尽量减少译文中的异国情调,为目的语读者提供一种自然流畅的译文。归化不仅使译文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还要使原文的文化特色符合译入语文化规约。异化翻译策略是在翻译中要保留原文语言和文化,让译文语言的读者感受到其他文化的存在与独特魅力。其表现方法在译语读者看来不合常规的、新奇的,从而产生一种异国情调。
本文比较了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策略和英美传统翻译策略,尤其是重新检验了两种翻译策略中译者所扮演的角色,从而凸显了异化翻译策略在提升译者地位方面的积极作用。长期以来,归化翻译策略在英美翻译界中一直备受推崇,并居于统治地位。这种翻译策略要求译者必须忠实与原作和原作者,要求他们必须在翻译中隐身,要求他们必须心甘情愿地被译语文化归化,因此他们所扮演的相应的角色是奴隶,隐形人和伪作者。
在这种情况下,与原作者的权威地位相比,译者已经被置于次要的地位,或者说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在场。为了挑战这种在英美文化中唯一有效并占于统治地位的归化翻译策略并提升译者在翻译实践中的从属地位,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现身,韦努蒂提出了异化翻译策略,也就是“抵抗式”翻译。这种翻译策略提出,在翻译中译者是可见的,他们具有创造性并且他们在翻译过程中心甘情愿地被异化,因此他们所扮演的相应的角色是创造者,操纵者和“土生的外国人”。
异化翻译策略的意义在于:它主张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在场,从而大大提升了译者的主体地位;它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民主和平等交流;它还能成为当今世界反霸权和反殖民的工具,为今后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