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是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个“元概念”,它对《诗经》的阐释原则富有创造性,不仅指出了文本的蕴谓,而且建构了一种文本的解读范式,在传统批评话语中产生了复杂的回响与影响力。 本文围绕“以意逆志”中“逆”命题展开。“以意逆志”不仅把时空距离看成是创造性理解的一种积极因素,在当下“反观”体验“历史”,而且也使自身视域在历史视域中融合,文本的“意义”就在这创造性的融合过程中“建构”出来,而且这种解释意味着一个普遍性的提升。 在当代崇尚“个人化”的“新”意识形态中,孟子的历史—道德—政治批评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其阐释原则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传统的“意义生成”结构参照,而且在现代多元化批评,特别是在“解构”的喧嚣中,传统批评中的这种社会公共性指向与对“历史伦理”话语的建构,让我们反思当代人文精神如何被理解观照,这也正契合孟子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