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DVT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常见病、多发病,患病后容易复发,本研究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对326例行介入治疗的初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监测与随访,发现97例复发,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全部病例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调查包括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恶性肿瘤、近期手术、脑血管意外、卧床、首次就诊情况、既往治疗情况、是否伴随解剖学异常、高凝性疾病、是否留置腔静脉永久滤器、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依从性调查包括患者口服抗凝药物情况,合并使用其他药物,凝血功能监测频率及凝血指标等,通过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数据统计。   结果: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后复发率为29.8%(97/326),复发发生于初次患病治疗后19天-5年3个月,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在许多因素方面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抗凝不足、合并Cockett综合征、首次治疗未治愈、存在APCR、APA、AT、PC、PS等抗凝缺陷疾病、手术、创伤等是DVT复发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Objective:Epithelial cancers often originate from progenitor cells,while the origi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s still controversial.HCC,one of the dead
前言:   临床上大血管手术,通常需要阻断主动脉,引发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1],导致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和运动缺失,以及膀胱、肠道和性功能等不可逆的生理功能的障碍,给患者家庭和社
目的:   1、依据1名正常男性志愿者踝关节中立位下螺旋CT扫描的右侧踝关节面上10cm以下的足踩部影像学资料,探讨利用Mimics、ANSYSWorkbench等软件构建出解剖结构精细的正
目的   了解认识SAP组织坏死的累及部位,有助于外科医生选择手术入路,有针对性的清除坏死组织及放置引流。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是来自2004年12月至2011年9月中国
提出了一种可使光轴折转90°,利用球面的折射和反射使子午面内的光束变为平行光,利用球面和柱面使弧矢光束会聚且有实焦点的球柱面一体化透镜,分析讨论了其近轴光学特性,给出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