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党与宪政模式的关系探究——以英、美、法、德四国为例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moon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潮流中,对政党与宪政模式进行研究成为一种客观趋势。就政治价值观念层面而言,赞成法治、向往法治、反对人治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本文以英美法德四国为例分别对比介绍了以英国为代表的“熔权制”的政党与宪政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分权制”的政党与宪政模式和以法国、德国为代表的“混合制”的政党与宪政模式。在对欧美国家的政党与宪政模式进概述的同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宗教信仰等背景下,每个国家所选择的政党与宪政模式并不相同,这一结论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政党与宪政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政党与宪政的基本理论知识,其次以英美法德四国为例,对政党在宪法定位中的变迁以及政党定位变迁引起的宪政模式多样性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就我国而言,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几十年中,虽然对我国的宪政建设模式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制度、以及对依法执政的研究还是不够透彻。虽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依法执政的宪政模式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完善,但是这一模式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意志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我们应该承认,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各国在政党执政方面、权力在各国实践方面具有多样性,政治文明多样性是人类世界文明的一个重要特征。  英美法德的政党与宪政模式对我们国家的政党与宪政模式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我们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与宪政模式,最终我们选择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依法执政的宪政模式,这一宪政模式是中国共产党在多样性的政治文明中,依据中国的国情和政治实践对实现宪政国家和法治社会的最佳诉求,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宪政模式才有建立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从2013年到2017年,京津冀地区已连续五年遭受雾霾重创,人民的生命财产、三地的协同发展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经济损失巨大,是不折不扣的“雾霾重灾区”。为了加强对京津冀雾霾的治理,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同治霾成为共识,协同治理五年来成绩喜人,但治理困境及挑战依然存在。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持续实现协同治理新突破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是艰巨的任务又是重大的研究课题,同时也是本文的立意
我国经济建设稳步发展的同时工程建设质量问题日益凸显,工程事故的频发不仅是因为工程行业趋利违规埋下祸根,更重要的是行政法领域对违规行为处罚执行力度不到位,刑法中对工
近年来,重大自然灾害事件频繁发生,社会各界参与慈善的热情十分高涨。公司作为重要的社会成员也不例外,积极投身捐赠活动。公司捐赠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却已显现出大量问题,如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