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经验与身体意象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yw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勒兹是当代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其思想风格多样,涉及领域广泛,概念和理论也往往独辟蹊径。因此,要从如此五光十色的思想聚合体中清理出一条线索对其思想进行系统、深入地评介,必须要选择一个恰当的出发点。我们的出发点就是“审美经验”和“身体”这两个概念,这种选择是出于德勒兹哲学的内在发展线索和美学史发展的逻辑两个基本的考虑。首先,德勒兹始终强调自己的哲学是“彻底的经验主义”,因此,强调对身体和生命层次的经验的关注,强调概念必须与经验紧密关联,阐述经验内在的“逻辑”一直是德勒兹哲学的最基本的出发点。而在对“经验”的关注中,审美经验的问题又毫无疑问构成了其哲学思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体现在他的基本的概念之一“思想-意象”就是强调哲学与艺术的一种互动与作用而创造出一种“具体性的思想”。而选择身体问题作为出发点的另一个明显的原因就是,德勒兹的哲学的一个特征就是新创的概念繁多,而“身体”这个概念则几乎与其所有的基本的概念都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另一方面,从身体出发还可以构建出“内在性的平面”,使所有的这些概念之间产生出一种新的联系。而从哲学史和美学史的角度来看,美学的诞生正是源自对不同于精神和概念领域的身体层次本身的活生生的经验的关注和反思,这是美学在领域上的独特性;而从方法上说,美学的独特的中介性又使得它能够成为不同的领域和层次之间的一种沟通的桥梁和途径。因此我们的基本的思路就是:在第一章“导言”中,我们先大致分析了一下审美经验这个概念的内涵,但因为我们的研究主要还是关注德勒兹哲学本身的逻辑发展,所以我们就挑选了美学史上对身体层次的审美经验进行过比较深入的思索的哲学家之一——尼采的思想作为一个思索的出发点:尼采提出的对“身体”层次的“多”的经验的“信仰”和肯定,以及把艺术创造作为对这种“多”所进行的“表现”的手段,这两点也是贯穿我们整个写作计划的最基本的线索。在第一章中,我们研究了德勒兹对身体进行思索的真正起点、也是其哲学思想的奠基之作,《意义的逻辑》。我们主要研究了其中作为身体-语言的“表层”和“边沿”而生成的“意义”的思想。身体-语言的问题最早是在《意义的逻辑》出版之前的论 Klossowski 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但那里只是提出了身体和语言作为差异系列的相互作用,而并没有真正揭示出这种作用得以进行的“场所”和“机制”。在《意义的逻辑》中,他则进一步提出身体的“表层”作为“意义”生成的场所。我们同时批判了在身心关系上的两个基本的传统哲学的误解:一是因果论,把身体的“意义”和“表现”的层次还原到身体的物理和生理的运动与<WP=6>规律(“深层”);二是柏拉图的精神赋予身体以秩序的理论(“高层”)。显然这两者都偏离了身体进行“表现”的内在的平面。真正的“意义”的生成是在身体-语言的“表层”:处于“表层”的是“虚因”与“事件”。接下来我们要结合斯宾诺莎的哲学来分析“表现”这个概念,我们先分析了一下这个概念的哲学史背景,主要是与柏拉图的“分有”、普罗提诺的“流溢”的区别。然后分析了以往的身心二元论用同一性的表象框架排除了身体经验的生成运动的特征,这主要导致了笛卡儿的“感觉”理论的困境。然后我们分析了斯宾诺莎“表现”这个概念的两个基本的规定性:内在性和均在性。内在性指“表现者”和“表现”通过“意义”的环节相互内在的关系;均在性则是说“表现”总是通过差异的系列而无限拓展的。然后我们分析了艺术史上的“表现”这个概念的悖论(主要体现于浪漫派艺术),还进一步介绍了德勒兹论述过的文学中的“表现”的机制(普鲁斯特、卡夫卡)。第三章中我们要进入身体的“表现”的向度,而这主要是通过对德勒兹的《感觉的逻辑》一书的解读而提出的:首先我们论述了绘画中的“意象”的逻辑总是“事件”的逻辑,即从事实性向事实的可能性的转化(或者相反,是后者在事实层次的实现,但我们主要思索前一点)。而“感觉”的逻辑正是这种转化的过程:感觉的运动包括两个相互不可分离的层次,即绘画中的意象和身体层次的感觉,而贯穿这种运动的正是“不可见的力”和“时间性”的涌现。从“意象”自身来说,培根的画中总是表现了身体从意象中涌现的过程;从“感觉”来说,它是“意象”自身所表现的“力”在身体层次的继续的运动,因此,是对“意象”所表现的“意义”继续创造。“感觉”的运动就体现在穿越身体不同层次的“共振”,对界限分化的“器官”和“机体”的超越,而这一点德勒兹通过“无器官的身体”来描述。最后,我们分析了一下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的不充分性及其后期的向艺术问题的转化。我们还进一步分析了传播学中的“媒体”作为感觉之间关联的建立和重组的“平面”的特性,揭示了德勒兹感觉理论的现实意义。在结论中,我们并没有简单地重复前面的论述,而是试图以我们从德勒兹的身体、感觉理论中所挖掘出来的基本思想来进一步地分析一下我们时代的“身体状况”。我们集中于两个基本的领域:大众消费和网络的虚拟空间,因为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关注、
其他文献
在本研究中,笔者试图研究与揭示高教强省的内涵本质,构建高教强省的评价标准,以及研究实现高教强省的建设策略。面对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变以及新的国际竞争态势,我国提出并实施
主要分析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差异的形成原因。通过构建库存差异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可能影响差异的各种因素进行仿真分析,明确了库存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而提出了控制与降低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消费格局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一方面,整体消费率偏低,导致消费需求约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另一方面,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城乡消费的不平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上市公司已经逐步走上规范的公开披露信息的轨道。但是,重大信息披露问题尤其是蓄意的虚假信息披露问题,仍然是影响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首要问
现代高校既是一个按知识与学科逻辑组织起来的学术机构,也是一个带有明显行政管理倾向的科层化组织,学术属性和科层属性共同构成了高校组织结构的两个维度,并由此形成高校中两大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受到人们的褒扬和传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我国加入WTO后融入世界经济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对公民诚信道德素质
本文通过研究我国集成住宅发展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和与其相关的技术体系框架,简要介绍了现代工业生产模式的变化和国内外住宅生产模式改革的经验,通过比较国外发达国家的住
该文研究FC-AE-ASM(Fibre Channel-Avionics Environment-Anonymous Subscriber Messaging,光纤通道-航空电子环境-匿名订户消息)网络的数据发送控制问题。从FC-AE-ASM网络的
本文简单介绍了产品质量认证的具体含义以及产品质量认证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最后重点阐述了对加强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的一些意见。
研究型大学处于社会科技和教育系统中的高层,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水平乃至国际科技竞争力。通常,研究型大学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综合性强,具备跨学科研究的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