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车辆事故自动呼救系统伤情预测算法研究及终端设计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exiao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级车辆事故自动呼救(Advanced Automatic Crash Notification,AACN)系统属于事故后安全技术之一。AACN系统能够检测碰撞事故是否发生并通过车载数据仪记录碰撞事故信息,然后根据乘员伤情预测算法预测车内乘员伤情,若乘员伤情严重,则AACN系统对外呼救并将车辆、乘员伤情等信息发送给医疗急救中心,从而提高救援效率,挽救更多重伤乘员的生命。以往的车辆事故自动呼救(Automatic Crash Notification,ACN)系统只能判断碰撞事故是否发生,无法判断车内乘员受伤的严重程度,因而在实用性上有所欠缺。相比于ACN系统,AACN系统以乘员伤情作为触发信号。因此对乘员伤情预测算法及AACN系统终端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了建立驾驶员伤情预测算法,统计了美国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根据事故数据确定了对驾驶员伤情影响的因素,然后基于朴素贝叶斯和Logistic回归建立驾驶员伤情预测模型,对预测模型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确定其模型的最佳阈值。最后根据预测模型建立驾驶员伤情预测算法。为了建立正面碰撞下的后排乘员伤情预测算法,进行了50km/h下的100%重叠率刚性壁障正面碰撞试验,采集了碰撞加速度数据和假人伤害指标,并基于LS-DYNA软件建立后排乘员约束系统仿真有限元模型,然后将仿真模型加载碰撞加速度数据,通过对比仿真与试验的假人伤害指标来验证仿真模型的可靠性。为了获得更多的碰撞加速度数据,根据整车仿真模型产生不同初速度下的正面碰撞加速度数据,然后将加速度数据加载到后排乘员约束系统仿真模型中,得到不同速度变化量下的后排乘员损伤值,并通过回归分析得到后排乘员伤情预测模型。最后根据预测模型建立正面碰撞下的后排乘员伤情预测算法。为了将驾驶员和后排乘员伤情预测算法融入到AACN系统终端中,首先对AACN系统整体算法进行了设计。然后分别对AACN系统终端的硬件和软件进行设计。最后利用仿真加速度数据对所设计的AACN系统终端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终端能够准确地识别碰撞和预测乘员伤情,并对外发送事故信息。
其他文献
我国再生骨料主要由废弃混凝土和废弃砖组成,其中砖含量为30%~50%左右,混凝土含量为40%~60%。由于砖混再生骨料吸水率高、强度低等缺陷,大大限制了其在土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焦炭塔是石油化工行业焦化装置的核心设备,它的健康运行对石油炼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众多学者专家对焦炭塔都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存在以下问题:(1)针对焦炭塔易出现的裂纹、倾斜、鼓凸变形等情况,普遍缺少对设备及时有效的健康监测,传统的方式是出现问题,发现问题,再停产维修。不仅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还存在安全风险。(2)前人对焦炭塔的研究,大都是基于简化结构和工艺后的有限
近年来,超级电容器以其优良的循环耐久性、快速充放电能力、低成本和高功率密度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储能电源、电动汽车、分布式储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对于现
随着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峻,寻找可替代传统能源的清洁能源是工业界和学术界一直关注的重要课题。研究者们利用塞贝克(Seebeck)热电效应制作了多种多样的热电发电器
目前,由于环境恶化和大气沉降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大气氮沉降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因此,本研究选择川西平原西河小流域不同生态区(集约化农区、普通农区、城市区和林区)为研究区域,于2017年5月2018年4月持续监测大气氮干湿沉降与河流氮素,研究西河流域大气氮沉降的时空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等软件和输出系数模型,进一步探讨了研究区大气氮沉降对西河水体的氮贡献情况。主
锂硫(Li-S)电池由锂金属负极和硫正极组成,具有理论比容量高(1672 m Ah g-1)、价格低廉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未来有望在动力电池领域得到发展和实际应用。然而,锂硫电池的商业化
[目 的]房间隔缺损(ASD)是最常见的结构性心脏病之一,常规心脏超声不仅可以明确诊断,还可以有效评估左室收缩功能,但其发现左心室早期功能的变化并不敏感,而三维斑点追踪(3D-
超高层建筑通常具有较大的高宽比,轻质高柔,对风荷载十分敏感,因此风荷载成了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性荷载之一。一些研究表明,采用开局部透风槽等气动措施降低超高
夹芯结构在减震、吸能、抗冲击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丝瓜络由于特殊的多孔网架结构,具有优异的缓冲性能。因此,本课题基于仿生学原理以丝瓜络为仿生对象,将仿生结构应用于夹芯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化石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提高化石能源利用效率是应对这一现状的主要手段。然而,可再生能源发电存在着输出不连续、不稳定和不可调等问题,大规模并网会严重危害电网的安全性,而现阶段大力发展的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供(Combining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CCHP)技术又存在输出电功率和热功率耦合性强,热电比调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