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世纪七十年代美国黑人女性作家作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活跃在美国的文坛。爱丽丝·沃克无疑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她的作品就是一幅幅黑人斗争的画卷,国内外女性主义研究者的研究热情也日益高涨。爱丽斯·沃克对南方妇女共同生活的经历与体验的深切理解与她的文学创作是息息相关的.她将性别政治同种族斗争及阶级斗争联系起来,表明了一种异于白人女权主义者的后殖民女性主义立场。沃克的《紫色》在1982年一出版,便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广泛关注。1983年它荣获美国文学界的两项大奖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是迄今为止爱丽斯·沃克最杰出的作品,这部作品使沃克成为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许多学者更是将其作为当代美国文学、族裔研究、女性研究等学科的经典必读教材。关于这本书的研究有从男权话语,妇女主义,生态女性主义以及主题方面进行研究的,并且这些研究都极富见地。沃克的这部作品不同于传统黑人男性作家的作品,在内容上有很大的突破,传统的作品只把控诉的焦点放在美国社会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与压迫上,却没有把目光放在男权社会对黑人女性的压迫小说深刻揭露了黑人男性以及白人对黑人女性的迫害与压榨,从独特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描写了女性斗争,尤其是有色人种中妇女的斗争,在抨击种族歧视的同时揭露性别歧视与阶级压迫。因此,本文试图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紫色》,从“后殖民”和“女性”双重角度探讨和研究了文本中的黑人妇女在种族,性别,阶级方面受到的压迫并寻求解放的历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掘文本中的新意,从而为解析该部作品打开新的视角。本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四个章节和结论。第一部分的绪论着重的介绍了了爱丽斯沃克的人生经历和文学生涯,以及《紫色》的内容。以及对该部作品的国内外研究概况。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的基本理论及其定义,发展的历程和主要特征。第二部分也是论文的主要理论支撑。第二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的开始在这里主要分析了反种族主义在《紫色》中的体现。这一章主要从种族和文化他者以及美国主流社会的种族歧视和压迫两方面进行讨论。即种族歧视的根源,最早的美国黑人,黑人文化在美国主流文化的他这地位,黑人女性在白人社会所遭受到的种族歧视,文中以西丽等为例详细阐述。第三章主要分析了反性别主义在《紫色》中的体现。这一章主要从父权制下妇女的处境及非洲女性的遭遇两方面进行讨论。第一节黑人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所遭受到的性别歧视,第一是默默承受的女性,第二类是从默默承受到奋起反抗的女性,第三类是富有反抗精神的新女性。第二节当中详细阐述了非洲女性的悲惨遭遇。第四章主要分析了反殖民主义在《紫色》中的体现。这一章主要从白人社会经济,政治,和心理方面的统治压力以及古老非洲大陆所遭受的掠夺与压迫。第六部分是本文的最后一部分是对本文的总结,论文在对全文的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重申了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通过对小说的分析,表现出爱丽丝·沃克对美国黑人女性的深切理解与同情。综合上述分析,指出研究爱丽斯沃克这部小说的意义及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