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铅黄铜的研发是国内近20年黄铜产业中的一项重大工程,大量研究后不乏优良成果,但由于成本及制备工艺的限制,多半在产业化阶段夭折,止步于实验研究,行业及高校不得不重新审视研究方向。在日本的C69300合金面世之后,硅黄铜成为最具开发潜力对象,然而经济因素驱使国内着重研究铜含量较低的硅黄铜。但目前由于缺乏较深刻的理论,硅黄铜的研究进展缓慢,且无一研究成果可较好替代铅黄铜。本文通过相图计算、金相组织、DTA、XRD、SEM及硬度、抗脱锌腐蚀、铣削力测试,比较了不同相组成的硅黄铜的切削性能和腐蚀性能,同时研究了B和RE元素对硅黄铜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本试验在细化剂筛选过程中,发现Ti、Fe元素均会与P元素生成肉眼可见的硬质点,影响黄铜的抛光和电镀性能,同时增加刀具损耗。因此,Ti、Fe元素不适合做硅磷黄铜的细化剂。2、本试验中2-3-B和2-3-RE合金其基体为单一β相,并有较多磷硅相充当断屑质点,其切屑形态细小,切削后表面粗糙度小,综合切削性能优于HPb60-2黄铜。3、本试验应用了电化学萃取技术,对硅黄铜的颗粒相进行萃取、分离与成分分析,更为准确地得出测出了颗粒相的成分,其中含P、Si、Cu、Zn、Sn、La元素,其中Sn、La元素有助于磷硅相的生成;而3-3-RE合金中的黑色相应该为κ相,但还需进一步确认。4、B和RE元素均可提高硅黄铜的抗脱锌腐蚀性能。铜含量较低的硅黄铜,添加RE元素的抗脱锌腐蚀性能效果较好;铜含量较高时,B元素抗脱锌腐蚀性能较优。添加B元素时,3-2-B合金抗脱锌腐蚀性能最好,脱锌层厚度为238.97μm;添加RE元素时,2-3-RE合金抗锌腐蚀性能最优,脱锌层厚度为262.94μm。5、对于单一β相基体合金,其脱锌腐蚀形态为均匀性腐蚀,而(α+β)基体合金脱锌腐蚀时,为β相优先腐蚀,两者腐蚀机制均为Zn优先溶解机制;而铅黄铜脱锌腐蚀过程中β相最先腐蚀,为Zn优先溶解机制,随后为均匀腐蚀,腐蚀机制为溶解—再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