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慢性心竭病人再入院的多因素分析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kingly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知晓并掌握天津地区患有慢性心力衰竭(CHF)疾病患者的病因以及再入院前服药治疗的相关情况及与国际指南相符程度,使用COX模型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等,查明导致CHF患者再次住院原因的内在关系以及层次。方法:抽取2011年12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这段时间内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以CHF为主要病因的入院病人1594例纳入研究,其中男性患者858例,女性患者736例,年龄平均数为71.64±10.719岁。两次以上入院者取首次入院病例,将所取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以对应统计方法进行整合输入。其后使用电话和门诊问诊形式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最终随诊日期为2014年4月30日。将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加重引起的再次住院治疗或循环系统衰竭临床死亡做为截止标准,截止标准达成及终止随访。如随诊日期结束前患者未达成截止标准也结束随诊并纳入统计。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和C0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调查统计天津地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医院诊疗后1年内发生再入院的情况,并分析年龄、性别、心功能、合并症、用药情况、住院时间等因素对再入院情况的影响程度。结果:(1)随访日期截止前共有10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衰症状加重而再次住院治疗,不排除本研究中纳入患者例数过少、研究时间跨度过短等因素,本次研究对象中并无死亡。(2)本次研究中所纳入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较高,约88.4%的受访者将指南一级推荐的口服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作为一线用药,约876名受访者将β受体阻滞剂(Bb)作为一线治疗药物服用(55.2%)。约430位(27.1%)受访者将ACEI及BB联合口服用药方式作为一线治疗手段,这一比例低于国际指南推荐。(3)患者入院心功能评估、平均住院天数、基础心率、遵照国际指南推荐使用口服药物的不同治疗方式均可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再次收住院治疗起不同程度的决定作用。与基础心率正常的心衰患者相比,合并有心律失常的慢性心衰患者再入院率为的144.2%,(P<0.01);慢性心衰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长增长与再入院率呈正相关,天数与再住院风险比率约为2.21%(P<0.01);患者以NYHA纽约分级作为指标的心功能评估与入院率增长也呈正相关,相关比率为19.3%(P<0.05);遵照国际指南推荐规律单独或联合使用心力衰竭口服药是减低慢性心衰患者再入院率的有效措施(ACEI+BB+:HR=0.635,P<0.05;ACEI/ARB+BB+:HR=0.667,P<0.01)。(4)根据乘积极限法作出Kaplan-Meier曲线所示,高依从性High组(联合应用ACEI及Bb或更多口服药的患者)的慢性心力衰竭再发率明显低于低依从性Low组(单一服用ACEI或BB,包括未规律服用任何口服药的患者)(P<0.01),高依从性High+other1组(otherl包括单独应用噻嗪类利尿剂、速尿、螺内酯及洋地黄)的再住院风险明显没有低依从性Low+other1组(P=0.048)高,高依从性High+other2组(other2包括联合应用利尿剂及洋地黄类药物)的再住院风险明显少于低依从性Low+other2组(P=0.003)。(5)根据纳入统计的数据所示,CHF患者心力衰竭症状的再发日期中位数为323天(95%CI288.702—357.298天)。(6)根据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是否合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伴发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患者,治疗后1年内再入院的发生率有差异(P<0.05);(7)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后壁厚度增加、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伴发焦虑和抑郁情绪是治疗后1年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结论:平均住院天数、合并症、入院心功能纽约分级以及心脏彩超指标、年龄均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遵照国际指南单独或联合服用ACEI(或ARB)和Bb是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治疗的独立保护因素。
其他文献
陶瓷文化是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姿多彩的瓷器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景德镇,作为中国瓷都,其制瓷业在中国陶瓷史上举足轻重。景德镇瓷器以吸纳百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