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可久不仅是元代散曲保存作品最多的作家,还是历代散曲学史上一位最受关注的人物。目前,曲学界虽有人对历代张可久散曲(以下简称张曲)评论做过一些再批评的工作,但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之研究还少有人做。本文志在填补这项缺憾,全面回顾、梳理六百多年来张曲研究的成果,描述其几经起落的盛衰消长轨迹,分析其中的优势所在和薄弱环节,展望未来前景,为张曲研究搭建一个学术平台。 本文分三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是对历代张曲研究全景的鸟瞰,以横向分类、纵向分期的方式展现全貌、梳理线索。根据研究方向之不同,分为生平研究、选集和别集的刻印、曲律研究、曲论四部分。根据前后模态和审美观的不同,将历代张曲研究以20世纪二十年代为界,分为古典传统时期和近代科学时期两大阶段。同时,以其自身盛衰消长的轨迹和阶段性特点为依据,前者细分为元、明、清三期,后者以1949年建国为界分为两期。 第二、三部分为古代张曲论和近代张曲论,是对第一部分的截取及延伸。视角由宏观转向微观。曲论成为本文新的生长点。我们将张曲论置于相应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曲学审美体系中加以审视,考查张曲审美价值的不断开掘与不同时代曲论家散曲审美观、散曲文学观等一系列观念变更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