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工贸易是指一国通过不同方式对原料、零部件等进口,在本国内进行生产加工,并在加工品完工之后进行出口以获得外汇的一种贸易方式。在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加工贸易货物监管办法》的相关规定,将加工贸易定义为经营企业进口全部或部分零部件、原材料、包装物料等料件,在境内加工或组装之后将制成品出口的经营活动。根据该办法的规定,加工贸易包括进料加工和来料加工两大部分。其中,进料加工指的是进口料件由经营企业购买进口并制成之后复出口的经营行为;来料加工指的是进口料件由境外企业提供,国内加工企业不需要对外付汇,只需按照境外企业要求进行制成品加工的行为。作为构成经济增长点的三驾马车之一,出口不仅对于国家外汇储备同样也对国内经济的增长有着明显的拉动作用,而加工贸易作为我国出口贸易中的主体部分,显然其对我国经济的增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最先进行改革开放的地区,由于有着天然的海运条件、丰富的劳动力以及资本,加工贸易在东部沿海各省份得到了蓬勃发展,经过三十年的发展,沿海地区经济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开始出现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逐步拉大的趋势。根据日本学者赤松要提出的雁行理论,加工贸易在国家之间存在着产业转移现象,并且这一现象在亚洲四小龙经济增长中得以凸显;同样的,赤松要也认为在一国之内受各种条件约束,同样的也存在类似的产业转移。根据雁行理论,加工贸易的梯度转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一国之内,各地区之间根据自身要素禀赋来组成这一动态过程中的不同梯段。加工贸易的梯度转移不仅能为东部沿海地区承接新型产业腾出空间,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会为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提供契机,鉴于加工贸易自身产生的产业集聚效应,梯度转移也将会在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上为缩小东西地区经济差距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在基于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各地区加工贸易行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加工贸易进行宏观上的梯度划分,同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集聚效应进行计量建模,最后对我国加强加工贸易产业集聚水平所面临的困难提出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