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勘探目标体的地质条件越来越复杂和勘探精度的提高,使得单一物探方法难以满足勘探要求。而且,每一种物理勘探方法都有其不足之处,例如:电法勘探的纵向分辨能力随着勘探深度的加深而下降;地震勘探结果的精确度在地震波传播到屏蔽层,会影响地震勘探的精度。本文所研究的滨海地区基岩面起伏很大,沿路线横向两根桩之间的基岩面相差超过10m,坡度超过45o,地质条件复杂,单一物探方法并不能查明基岩起伏情况。因此,本文以滨海地区某桥梁及接线工程为例,介绍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水域地震反射波法的原理,利用综合物探方法在滨海地区对基岩面埋深、起伏进行调查,结合钻孔地质资料取得较好成果。 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水域地震反射波法作为在工程勘察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具有勘探精度高、获取信息量大等特点。本文选取高密度电阻率法和水域地震反射波法作为主要勘探方法,对滨海地区基岩面埋深、起伏和地质构造进行调查,总结出滨海地区几种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通过在研究地区进行的电性条件和弹性条件实验,测得岩石的电阻率和纵波速度范围,结合地质钻孔资料,画出滨海地区不同地形下的地层横向剖面图,总结出不同地形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 (2)依据所总结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论证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物探方法应用的最佳方案。在滨海平原地区适宜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而在滨海海湾地区受地形限制,采用水域地震反射波法最合适。 (3)根据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滨海平原和丘陵地区的应用可知,平原地区基岩面起伏不大,呈水平分布;山前地区基岩面起伏很大,呈“W”形变化,有的地方基岩直接出露于地表;丘陵坡脚地区基岩面起伏较大。与之前总结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大致吻合。 (4)根据水域地震反射波法在滨海海湾地区的应用可知,本区的基岩面起伏较大,另外在3条沿隧道轴向测线中,均发现有三处断层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