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例确诊伤寒及副伤寒患者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usrrmh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感染科近5年伤寒及副伤寒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该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01月至2017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确诊为伤寒及副伤寒的150例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年来临床诊断沙门菌感染1243例,分离到150株沙门菌,阳性率为12.1%。其中伤寒沙门菌1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36株,乙型副伤寒沙门菌1株,丙型副伤寒沙门菌1株。2.流行病学特征:时间分布:2013-2017年收治例数分别为:71例,27例,25例,16例,11例,逐年下降;1-12月病例数分别为:8例,3例,4例,6例,25 例 23例,21例,20例,15例,13例,7例,5例,全年均有流行,集中分布在5-10月份。人间分布:男性91例,女性59例,男:女为1.54:1;0-6岁4例、7-17岁18例、18-40岁98例、41-65岁29例、66岁以后1例,各个年龄段均有发病,最大年龄69岁,最小年龄1岁,平均年龄30.24 ±13.10岁,发病年龄集中在18-40岁;其中职员48例(占32%),学生36例(占24%),无业33例(占22%),农民16例(占10.7%),个体户7例(占4.7%)、工人6例(占4%)、儿童4例(占2.7%)。空间分布:昆明市112例、曲靖市15例、红河州6例、昭通市4例、楚雄州3例、玉溪市2例、普洱市2例、外省2例、保山市1例、大理州1例、瑞丽市1例、丽江市1例。3.临床特征:主要症状:发热150例(占100%),伴头痛51例(占34%)、伴消化道症状50例(占33.3%)、伴肌肉酸痛27例(占18%)、伴咳嗽咳痰12例(占8%)、伴头晕5例(占3.3%);主要体征:最常见的是脾肿大有82例(54.7%),其次是伤寒舌14例(9.3%)和肝肿大10例(6.7%),表情淡漠仅2例(1.3%)。其中发热以高热为主,80.6%患者体温高峰在39.0℃以上,热型多呈不规则热。辅助检查:EO消失102例(占68%),EO降低31例(占20.7%),ALT和(或)AST升高98例(占65.3%),尿蛋白阳性43例(28.7%),FOBT试验阳性 59 例(占 39.3%);CRP 升高<100mg/L 的有 115 例,占 85.2%,PCT升高29例(占23.6%),ESR升高75例(占81.5%),WBC降低42例(占28%),WBC正常107例(占71.3%);130例行肥达试验检测的患者阳性的有36例(占27.7%),阳性率在病程第7天为25.5%,第2周为26.5%,第3周为27.8%,第4周为66.7%,第5周为28.6%,第6周检测1例为阴性,第7周检阳性率100%。4.病原分离及药敏结果:伤寒沙门菌1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136株,乙型副伤寒沙门菌1株,丙型副伤寒沙门菌1株。药敏分析结果:敏感抗生素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氯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中介抗生素排名第一的是环丙沙星,耐药抗生素排名前五的分别是萘啶酸、环丙沙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唑啉。多药耐药率3.3%(5/150),多药耐药组合为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2例,氨基糖苷类、呋喃类1例,磺胺类、氯霉素类1例,磺胺类、第三代头孢菌素1例。5.并发症:105例出现并发症,中毒性肝炎98例,急性支气管炎6例,肠出血1例。6.治疗:最常用的的经验性抗感染方案为头孢哌酮他唑巴坦、第三代头孢菌素;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的患者和多药耐药病例,确诊后根据药敏结果用药100%有效。[结论]1.2013-2017年我院收治的伤寒及副伤寒病例数呈下降趋势。2.发病季节以5-10月份为主,发病以男性为主,年龄多集中在18-40岁,职员和学生是主要发病人群。3.发热、头痛及消化道症状是我院伤寒及副伤寒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以发热为主,半数病人伴脾肿大,部分伴伤寒舌、肝肿大;常见的并发症是中毒性肝炎,急性支气管炎少见,严重的并发症肠出血更少见。4.与其他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不同,沙门菌感染者的CRP和PCT仅轻-中度升高。5.本组确诊的伤寒及副伤寒肥达试验阳性率不高,仅27.7%。6.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株为本研究中的最常见菌群。7.敏感抗生素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氯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氯霉素为本地区伤寒及副伤寒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时提供了更多的药物选择。
其他文献
[目的]从糖代谢方面探究不同剂量铅对大鼠脑功能的影响,以丰富铅中毒引起大脑功能损伤机制的理论研究,为预防铅中毒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选用21日龄SPF级SD雄性大鼠40
目的:分析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物C(Cys C)水平的变化,了解Cys 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相关性。设计和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入选2016年7-12月因疑似CHD在新
骨折是一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由于外伤或其它原因造成骨质的断裂,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随着户外运动种类增加,运动型的创伤越来越多,同时交通事故发生率的升
[目的]探讨高分子多孔生物共混膜能否作为真皮支架替代物促进皮肤损伤愈合及其可能机制,为临床应用高分子多孔生物共混膜提高创面愈合质量提供新的策略与理论研究。[方法]将
目的1.通过剂量-效应、时间-效应的分析,筛选出槐耳浸膏与化疗药物的最佳组合;2.探讨槐耳浸膏在胃癌MKN45细胞凋亡中的分子机制,并阐述其在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机理。方
川号嗪(Ligustrazine,lig)是从伞形科藁本植物川芎(Ligusticum wallichii Franch)分离提纯的生物碱单体,是川芎的有效成分之一,化学结构为四甲基哟嗪。川芎嗪是一种新型的钙
甘遂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大戟属植物甘遂(Euphorbiakansui T.N.Liou ex T.P.Wang)的干燥块根,主产于陕西、山西、河南等地,是常用的有毒中药材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研究目的由镍引起的职业性接触性皮炎(OCD)是一种常见的职业性皮肤病,也是我国职业卫生领域需要关注的问题。OCD的发生会给人们带来生活和工作上的不便。目前对该病的发病机制
小麦族(Triticeae)是禾本科植物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一大植物类群,拥有大量优质及抗逆基因,在麦类作物育种、牧草选育、草坪草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鹅观草(Roegneria
[目的]描述辽宁省锦州市肺结核(TB)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等构成现况,及检测TB患者和照组人群血清25-OHVD水平;分析TB患者与对照组有差异生化指标与TB患者血清25-OHVD水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