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换道是一种常规性驾驶操作,换道过程中,由于存在视野盲区及误操作等问题,易引发换道碰撞事故,因此需要开发相应换道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以提高安全性。本文从换道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机制与算法层面出发,提出考虑动态危险工况的智能换道与退出策略研究,在车辆换道中途遇到危险时退出换道以保证安全,建立基于他车意图识别的危险级别分类模型、全过程换道安全模型、带退出机制轨迹规划模型、基于预测控制的换道轨迹跟踪控制验证模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换道是一种常规性驾驶操作,换道过程中,由于存在视野盲区及误操作等问题,易引发换道碰撞事故,因此需要开发相应换道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以提高安全性。本文从换道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机制与算法层面出发,提出考虑动态危险工况的智能换道与退出策略研究,在车辆换道中途遇到危险时退出换道以保证安全,建立基于他车意图识别的危险级别分类模型、全过程换道安全模型、带退出机制轨迹规划模型、基于预测控制的换道轨迹跟踪控制验证模型。首先,提出基于他车意图识别的危险级别分类模型,根据他车位置构建四个工况,结合上述工况对意图识别结果进行危险级别分类,分类结果为安全类型则继续换道,为危险类型则退出换道,为不确定类型则输入全过程换道安全模型进一步判断。建立他车意图识别高斯-隐马尔可夫模型,通过驾驶模拟器采集三通道数据并分成训练及验证数据。搭建虚拟场景验证他车在线意图识别模型,在1.1s可以识别出他车意图,同时通过训练数据对他车意图识别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识别准确率在96%以上,识别时间均值小于1.2s,其结果验证了模型准确性与快速性。其次,建立考虑他车动态危险工况的全过程换道安全模型,安全模型为退出换道判断条件。计算四个工况本车临界碰撞时间,其中,考虑他车动态变化过程体现为根据他车当前速度加速度预测出他车抵达时间,进而基于换道碰撞时间建立四工况并行全过程换道安全模型。建立模糊逻辑动态安全阈值时间模型,考虑车速、道路状况、天气条件等因素从而确定动态安全阈值时间以适应不同环境要求。通过变化本车车速以及加速度突变时刻进行场景验证,验证了全过程换道安全模型以及模糊逻辑安全阈值时间模型准确性。通过NGSIM数据集获取突变加速度值验证安全模型在他车动态变化时的准确性。然后,提出了带退出机制的全过程换道轨迹规划模型,包括正常换道及退出换道轨迹规划模型。当换道驾驶辅助系统开启时进行正常换道轨迹规划,退出换道轨迹规划前提为本车在换道过程中安全模型危险条件使能或者危险级别分类模型输出危险类型。建立换道轨迹约束优化目标函数,约束条件主要包括本车自身动力学约束以及安全距离约束条件。正常换道考虑舒适性、快速性建立优化目标函数,退出换道增加惩罚项进行优化保证安全性。最后通过变化不同快速性权重系数以及有无惩罚项验证了轨迹规划模型与多因素优化模型的准确性。最后,验证换道轨迹可跟踪性,搭建模型预测控制器对换道轨迹进行跟踪控制验证,分析带退出机制轨迹规划模型输出轨迹与实际跟踪轨迹差别。在中速及高速工况进行换道轨迹跟踪控制速度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系统在本车速度变化时速度适应性强,同时验证了不同速度工况下带退出机制轨迹规划模型规划得到的换道轨迹合理性及可跟踪性。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以移动互联、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以汽车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也逐步迈向“智能制造”进行转型升级,汽车从早期的单纯的机械结构的组合,到如今走上了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道路。汽车在实现智能化后,其安全问题并没有消失,而是在存在形式上从驾驶员的错误操作、机械系统的故障等向智能系统的不完善、人机交互的不彻底等方向转移。在诸多不安全的因素中,驾驶控制权切换,尤其是驾
本文系根据上海市工商局在1984年8月10日及1984年9月3日两次在上海吴泽冷库测试数据(C测向)进行计算。见《冷藏技术》1985年第1、2期《适用于冷库的聚氯乙稀门帘》一文。
本项目依托吉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项目“基于线控底盘的分布式电动汽车动力学建模与协同控制”(项目编号:JJKH20200963KJ)。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对汽车的需要也越来越高,这导致了我国的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升,从而带来了交通事故率上升、环境破坏、交通拥堵以及能源浪费等问题。现实问题和需求不断驱动着智能驾驶的发展壮大,作为智能驾驶的重要一环,汽车跟驰行为控制是研究的重
随着FSAE赛事(Formula SAE)即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的迅速发展,赛车的行驶速度逐年提升,赛车空气动力学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受到国外内车队的广泛关注。对于赛车而言,气动装置上的气动力通过车身与悬架的传递最终作用在轮胎上,当车轮受到气动装置产生的竖直载荷后,车轮的极限附着能力得到提升,此时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赛车车轮能够承受更大的侧向力和切向力作用,由此可知空气动力学产生的作用效果对操纵
在智能车实现轻量化的过程中,大量轻质材料的应用,使车身大量覆盖件的形状和材料发生改变,明显加剧了汽车行驶时车身表面复杂的振动,使车外流场的变化更为复杂。目前,传统CFD仿真分析将结构视为静止的刚体,以流场作为输入研究结构对流场的影响,得到的仿真结果与实验有显著差异。要想在智能车的流场仿真中得到可靠的仿真结果,传统CFD仿真已明显不能满足要求,因此有必要开展结构振动对流场流动特性影响的深入探究。若直
以极点极线为背景的试题计算困难.本文总结了解决此类问题的五种计算策略:设线策略、设点策略、向量策略、几何策略、曲线系策略.其中设线策略中又分为同构方程策略、非对称式消元策略、非对称式对称化策略.
铝-碳纤维混合材料(AL-CFRP)圆管可作为前纵梁应用于汽车上,该结构将质轻高强的CFRP与高延展性的金属铝相结合,在提升轻量化效果的同时兼顾结构耐撞性。AL-CFRP圆管是两种材料的组合结构,在轴向压溃条件下,两种材料的失效机理和失效模式不同,组合结构的失效模式相比单一材料结构更为复杂。另外,CFRP具有温度敏感性,导致AL-CFRP圆管在不同温度下的轴向压溃性能变化。本文将结合轴向压溃试验及
对于汽车结构设计而言,结构轻量化、材料轻量化、工艺轻量化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三种重要途径。铝合金作为一种低密度、高强度比、耐腐蚀的轻量化材料,越来越受到汽车领域的青睐。然而铝合金自身材料特性决定了其焊接形式不同于钢材,铝合金焊接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也应有所区别。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以LNG(Liquefied Natural Gas,液化天然气)气瓶铝合金焊接支架为研究对象,对结构进行了基于拓扑优化及隐
在我国石油资源严重依赖进口以及全球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背景之下,提高石油开采效率,降低石油开采成本势在必行。油田热洗车对于油田开发的效率和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现有油田热洗车车载锅炉结构笨重,燃烧效率低,排放污染严重的背景下,引入一种内燃式蒸汽发生装置。由于内燃机燃烧具有高效清洁的特点,对于提高油井的清洗效率,实现热洗车身的轻量化,降低危害物排放,提高热洗车载锅炉的燃烧效率和经济性,是一条可行之
车内噪声不仅会影响乘坐舒适性,还会危害乘员的健康。降低车内噪声已经成为学者和制造商重点关注的问题。汽车声学材料是有效阻隔和吸收车内高频噪声最重要的手段之一。针对整车高频NVH问题,设计出具有良好鲁棒性、优异声学性能的轻质声学材料具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由棉毡、PE膜、棉毡构成的ABA结构的分层复合声学材料为研究对象,基于Biot理论和传递矩阵法建立其声学模型,分析声学性能。设计了梯度孔隙率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