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现代产科剖宫产率的升高,剖宫产的麻醉质量也成为产科麻醉的首要问题而倍加关注。剖宫产产妇多为年轻女性,在面对麻醉和手术时有较强的焦虑感与应激反应。本研究拟在剖宫产硬膜外麻醉前静注小剂量的咪达唑仑,观察其对剖宫产产妇抗焦虑与应激反应的影响以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探讨咪达唑仑用于剖宫产术前用药的可行性及适宜剂量。方法选择在上午单次硬膜外麻醉下择期行剖宫产的单胎足月妊娠产妇80例。既往无手术史,年龄20~35岁,体重60~75kg ASAⅠ级。心肺功能正常,肝肾功能正常,空腹血糖正常,无胎儿宫内窘迫、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脐带异常、羊水过少、胎盘功能减退等指征,无精神疾病史,无镇静药物服用史。根据咪达唑仑用量随机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20例。Mo组为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2ml,M1组静注咪达唑仑0.01mg/kg, M2组0.02mgl/kg, M 3组0.03mgl/kg。产妇空腹入手术室,平卧,进行BP、HR、SpO2、ECG、RR(呼吸频率)的监护。开放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液。对各组分别静注不同剂量咪达唑仑,均稀释至2ml,缓慢静推。5分钟之后产妇右侧卧位,行硬膜外麻醉,硬膜外分次给予1.6%利多卡因共15~18ml,麻醉平面控制T6左右。左倾手术床15o。不予给氧。记录注药前(T1)、注药后5分钟(T2)、注药后15分钟(T3)、注药后30分钟(T4)(划皮前)产妇的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进行注药前(T1)、注药后30分钟(T4)(破皮前)产妇的焦虑视觉类比试验(AVAT)。抽取注药前(T1)、注药后30分钟(T4)(破皮前)时的静脉血测血糖、皮质醇。胎儿娩出后记录1、5分钟Apgar评分,持续监测新生儿出生后3h持续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各组SpO2〈95%持续10秒以上的例数、SpO2〈90%持续10秒以上的例数。术后1天由儿保医师对新生儿进行神经与适应能力(NACS)的测试。结果一、母亲1.呼吸功能:四组产妇用药后SpO2无明显变化,RR无明显变化。M 3组产妇有2例发生嗜睡、呼之能应、呼吸频率减慢,但M3组总体与其他组比较无显著差异。2.循环功能:四组产妇用药后T2与T1相比MAP无明显变化,T3、T4与T1相比时MAP下降(P<0.05),但未超过30%。Mo、M1、M2组产妇用药后心率无明显改变,M 3组产妇用药后(T3、T4)心率下降明显(P<0.05),但不低于60次/分。3.焦虑视觉类比试验(AVAT):Mo、M1、M2组产妇用药后30分钟与用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M 3组产妇用药后评分明显下降(P<0.01)。4.皮质醇:四组产妇用药后30分钟(划皮前)Mo、M1、M2组皮质醇明显高于M 3组(P<0.01),Mo、M1、M2组之间皮质醇无明显差异。5.血糖:四组产妇用药后30分钟(划皮前)Mo、M1、M2组血糖明显高于M 3组(P<0.01),Mo、M1、M2组之间血糖无明显差异。二、新生儿1. Apgar评分:四组新生儿1、5分钟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2.出生后3h持续SpO2:新生儿生后3h持续监测SpO2,各组中SpO2〈95%持续10秒以上的例数:Mo组为2例,M1组为3例,M2为2例,M 3组为2例,四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SpO2〈90%持续10秒以上的例数各组均为零。3. NACS(神经与适应能力测试):四组新生儿生后1天NAC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前静注咪达唑仑0.03mg/kg,对剖宫产产妇有良好的减轻焦虑及应激反应的作用,同时新生儿出生后主要生命体征无明显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