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村庄社区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研究:以S村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kba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三农”问题成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之一。如何改善农民的生存现状,促进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政界和学界不断探索,从各种角度提出了建议,给出了种种不同的解答。而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正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切入点。正如有文件指出的,在建设社会丰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发展农村公共设旋和农村公共事业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供给总体不足且结构失调,供给方式和筹资体制过于单一,缺乏必要的绩效评估机制和反馈机制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本文在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关注点放在农村公共物品特别是村庄公共物品的供给上,以一个村庄为例,详细分析了村庄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即以村落社区为平台,调查中国农村社区居民在致力于满足自身基本公共物品及服务需求过程中所做的探索,特别是村委会在村庄公共物品提供中的作用。 具体来看,本文以一个村庄为个案,细致剖析了其公共物品的供给过程与状态,以达到对相同或相近类型的村庄公共物品供给细节的了解。涉及项目包括基础教育、医疗卫牛、救助类投入、牛产性投入等等方面,涵盖了一个农村社区所必须公共物品的绝大部分。分析沿着供给丰体、供给模式、决策与需求偏好的表达、筹资筹劳方式、监督这几个公共物品供给的关键环节展开,注重实际运作过程中的细节。 本文丰要通过参与观察和结构式访谈来获取资料。其中,结构访谈是本次研究获取资料的丰要方法。之所以要选取这一方法,足考虑到个案研究的特点和研究经费的许可。访谈分为两个阶段,对象分别选取乡镇干部、村干部、牛产小队或村民小组负责人和普通村民。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并不致力于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一方面是因为此类建议已有很多;另一方面我认为对现实状况的准确描述,对于问题的解决——也即村庄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的完善也是很有益处的。
其他文献
“草根英雄”这一词汇是近年流行起来的,特别是在“开胸验肺”事件之后,张海超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人物,成为人们口中的“草根英雄”。“草根英雄们”是一个鲜活的群体,他们有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民工家庭举家流入城市,这些农民工家庭的“举家流动”对中国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和稳定都有深刻影响,但流动对这些家庭本身的影响如何?本研究在弱嵌入性
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它意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师的教学要求越来越高,恰当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化课堂结构,创建高效课堂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和学生的欢迎。因为先进的教学模式能给学生创造
期刊
近百年来,特别是二次大战后,妇女的大量就业和广泛的社会参与,已经成为世界性潮流。中国在同一时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国以后,中国女性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投入到社会劳动
我国农村目前有1.5亿剩余劳动力。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还会不断涌现,这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的瓶颈。因此,如何有效的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
本研究是对农业女性化现象的一项探索性研究,目的是了解农村已婚女性大量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原因,以及这一现象对农村女性发展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农业女性化是社会排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