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三农”问题成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之一。如何改善农民的生存现状,促进农业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道难题。对此,政界和学界不断探索,从各种角度提出了建议,给出了种种不同的解答。而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正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切入点。正如有文件指出的,在建设社会丰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发展农村公共设旋和农村公共事业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供给总体不足且结构失调,供给方式和筹资体制过于单一,缺乏必要的绩效评估机制和反馈机制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本文在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关注点放在农村公共物品特别是村庄公共物品的供给上,以一个村庄为例,详细分析了村庄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即以村落社区为平台,调查中国农村社区居民在致力于满足自身基本公共物品及服务需求过程中所做的探索,特别是村委会在村庄公共物品提供中的作用。
具体来看,本文以一个村庄为个案,细致剖析了其公共物品的供给过程与状态,以达到对相同或相近类型的村庄公共物品供给细节的了解。涉及项目包括基础教育、医疗卫牛、救助类投入、牛产性投入等等方面,涵盖了一个农村社区所必须公共物品的绝大部分。分析沿着供给丰体、供给模式、决策与需求偏好的表达、筹资筹劳方式、监督这几个公共物品供给的关键环节展开,注重实际运作过程中的细节。
本文丰要通过参与观察和结构式访谈来获取资料。其中,结构访谈是本次研究获取资料的丰要方法。之所以要选取这一方法,足考虑到个案研究的特点和研究经费的许可。访谈分为两个阶段,对象分别选取乡镇干部、村干部、牛产小队或村民小组负责人和普通村民。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并不致力于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一方面是因为此类建议已有很多;另一方面我认为对现实状况的准确描述,对于问题的解决——也即村庄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的完善也是很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