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制造商过程质量控制中的自动量测系统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Wsta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着亚洲新兴市场的崛起,来自发达国家的外资企业争先恐后进军中国,以求取得中国市场份额的先机。为了最大化经济效益,通常会战略性的选择本地企业作为其零配件及组装供应商。作为日常质量考察管控的核心要素之一,跨国企业通常会把制造厂家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数进行选择和评估。为了确保质量要求,作为常用手段之一,先进的测量系统开发和研究的应用程度也成为衡量制造厂家能否长期稳定提供有品质担保产品的关键参照之一。  本课题所在的G公司是一家大中型本土制造代工厂,公司的客户主要面向行业内知名的电子消费品公司。客户对生产制程的严要求以及对产品验收的高标准,要求其制造供应商能提供与之相符的质量控制系统。产品的快速迭代和质量需求给G公司带来了产能协调和质量把控的挑战。因此,研究、分析、评价并搭建一个快速反馈的自动化量测系统,对企业的产品质量连续改善,服务水平持续提高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本论文首先将系统介绍关于过程质量控制、测量系统及测量系统分析的基本理念,同时综合ISO/TS16949中测量系统分析的相关统计工具,以电子产品零部件制造企业为研究课题主体,研究测量系统开发和分析在实际生产中如果运用,以达到提高过程质量管理控制的目的。文章将重点研究连续性(暨计量型)测量系统,综合运用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统计学原理,针对测量系统分析的各个相关指标(包括“稳定性”、“重复性”、“再现性”、“偏倚”及“相关性”等)做出全面分析评估,最终目标是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测量系统的误差而造成该企业产品质量问题的风险。历经层层解析,从深度和广度上,真实可靠的掌握测量系统误差的根本原因,及时开展针对不合格评价结果的改善活动,为质量、生产制造部门提供数据支持,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作为资料提供给制造供应商,在保证工厂质检的测量系统能力可以满足相关方的要求方面提供理论及数据支持。本文以此出发点,根据制造供应商的实际产品的测量需求及过程管控要求,开发了一套自动测量系统,得出大量的样本数据,并结合Minitab软件,进行重复性、再现性及相关性的验证,并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业内实践和前沿理论,综合评价后,做出有效决策并指明改善方向。
其他文献
企业创新活动是存在相互作用的一系列的复杂过程,具有黑箱性质,现有文献对企业层面创新过程还没达成统一认识,无法解开创新黑箱的困惑。在熊彼特创新思想和知识生产函数模型的基
小明和小华是学校科技小组的成员.在一次发生日食的时候,他们一起参加了观测日食的活动.正当同学们饶有兴致地使用特制的观测工具观察日食过程的时候,小明无意中一低头,发现
近些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各种新思想新技术也随着国门的开放涌入了中国,当然也伴随着激烈的竞争和市场份额的抢夺。在这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我国企业很快就意识到并开始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科学技术,“供应链管理”就是备受关注之一。本文研究的是我国图书出版行业的供应链管理。本文首先介绍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供应链管理的历史、发展和战略等,其后介绍了我国图书行业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
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国有资产比纯公益性、经营性水管单位性质复杂的多,具有双重性:经营性和公益性。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国有资产的双重属性使单位的改革难度加大。完善准公益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