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通过对胶东地区生猪生产链各环节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调查,了解生产链中各环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水平,为生猪生产过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控提供依据;了解生产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胶东地区生猪生产链各环节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调查,了解生产链中各环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水平,为生猪生产过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控提供依据;了解生产链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现状及各个生产环节间耐药差异,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结合MLST分型方法对生产链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子研究,比较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和耐药性与基因型的关系,为菌株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技术基础。 方法: 2015-2016年在胶东采集生猪生产链中各环节(包括规模化养殖场、养殖户、屠宰场、零售市场4个采样点11个采样环节)样品。利用常规检测方法、血浆凝固酶实验和PCR对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MIC法)检测菌株的耐药表型;通过MLST方法对耐药相关的126株菌进行分型。 结果: 2556份样品共分离出MSSA(Methicillin 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386株(15.10%),MRSA122株(4.77%),SA的分离率为19.87%。在生猪生产链条中养殖户猪只、仔猪以及育肥猪采集的样品中MRSA的分离率分别为16.19%(45/278)、13.04%(30/230)、11.30%(26/230);在生鲜市场及畜牧相关人员中未分离到MRSA。MSSA在生鲜市场、仔猪、育肥猪的分离率分别为32.4%、20.87%、20.43%。在屠宰前皮肤和流水线后的分离率分别为6.43%和6.48%。 50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的耐药程度最高,分别为99.80%和99.21%,其次为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分别为89.17%和82.28%;对头孢西丁、替米考星耐药程度也高达在70%左右;此外头孢噻呋、奥格门丁、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对磺胺异噁唑最为敏感,耐药率仅为2.76%。氧氟沙星和恩诺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8.98%和20.87%。未检测出耐万古霉素的菌株。98.43%(500/508)的菌株表现为多重耐药(≥3),产生了46种耐药谱型。 12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分为8个型别,分别为ST5、ST7、ST9、ST15、ST188、ST398、ST2393和ST3332,其中优势序列型为ST9(53.97%)和ST398(27.78%)。MRSA仅分离得到3种ST型,且比较集中于ST9(41/44)。MSSA分离得到8种ST型,且比较集中分布于ST9(27/82)和ST398(33/82)。 结论: 胶东地区生猪生产链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较为严重,仔猪、育肥猪和生鲜市场环节SA的污染最为严重。菌株耐药情况比较严重,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耐药最明显,产生了46种耐药谱,不同生产环节耐药情况存在差异。分子分型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够在生产链进行水平传播,耐药表型与基因型没有明显相关性,获得的分子信息可以为菌株的追踪溯源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白细胞介素-6(IL-6)是机体内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IL-6是一种糖蛋白,它是通过一种受体复合物而起作用的,此受体复合物由特殊的IL-6受体蛋白(IL-6R)和信号转导亚单位
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我就接触到几个新名词:“课堂角色的转变”、“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征就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些年我一直在尝试着转变课堂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我用过以下几种方法。 一、借助多媒体、精美的图片或歌曲导入
英语新课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新思想、新概念和新要求。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要想教好它,英语教师首先应对其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过去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手段等已难适应新课标。因此,要求教师要体会课标的精神实质,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理论素质。比如新课标将以“分数论英雄”改为“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态度的评价”。我们只有掌握了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才会在落实新课改过程中少走或不走弯路和错路。 英
摘 要: 本文就职高生英语跨文化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一探析,旨在阐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思维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和运用能力所起到的促进作用。学生在注重跨文化学习能力运用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学习和使用英语,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从而培养正确的英语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这种跨文化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与运用能力的前提条件,能够促进他们知识和技能的有效内化生成。 关键词: 职高生 英语跨文
所谓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就是以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英语语言的交际活动为手段,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交际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交际法旨在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其特点是将语言的结构与功能结合起来进行交际教学。这样,中学英语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习得过程,学生在交际中不断地掌握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及其背景文化的特点。简单地说,交际教学法就是使学生
农村初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生源素质较差,学生学习英语难。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条件,创造性地利用情景教学法,对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片段一】以生活展现情景 牛津英语7A Unit 3最主要的是讲节日,因此在学完这一单元的Main Task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节日,向全班同学描述并写一篇短文。短文中要
马立克氏病(MD)是一种由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 Virus,MDV)感染禽类引起的具有高度细胞结合特性的传染性肿瘤病,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是一种致T细胞瘤的疱疹病毒,然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在英语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这是学习好英语的前提和保证。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学习兴趣 培养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要想使学生
现代教学论的发展,揭示了学生的学习成功,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下取得的。学校教育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基础,教学中若只重视智力的开发,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过程中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就会使教育效果受到影响。面对21世纪人才竞争,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包括培养学生的意志力,道德修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及自信、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