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中的景观重构与权力关系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shouk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界对旅游及景观的研究由来已久,并因研究方向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分支学科,如旅游人类学、景观人类学。所研究的具体对象既包括对旅游者、旅游中介的研究,也包括对旅游目的地的研究。学界对于研究景观及旅游的研究大都从旅游出发研究旅游,或者从景观出发研究景观,但从旅游或景观出发对其他面向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文从景观研究出发,讨论这一过程中的权力关系,旨在探究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景观重构使得景观发生变化这一过程中权力如何运作,权力对景观塑造的进程如何。景观是人本身意识、情感、生活理念的某种展现,是人的感性、欲望的物理呈现。本文以景观建构与权力关系为切入点,对位于滇西北地区的迪姑村开发旅游前后村落景观格局的改变进行研究,侧重于景观建构过程及前后权力关系的运作的分析。为迎合市场,当地原有景观、普米族传统的文化习俗在这一过程中接受变迁,当地村民、旅游开发者、游客、政府力量等共同参与并共享景观空间,各显神通以争夺旅游开发话语权。促进变化的各方力量的众多,各方势力在建构当地景观时所受到的传统力量的反抗亦分大小,权力关系博弈的结果以最终景观的呈现为其呈现。当前中国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等进行地如火如荼。旅游从本质来说就是一个混合型的产业,涵盖各个方面,因而当下的乡村建设中政府多将眼光聚焦于此,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过程中众多势力群体参与其中一并建构当地的景观,但在景观建构的过程亦极易造成偏差,奉游客需求为圭臬,以政府规划为蓝本,按精英模式进行开发,这对于文化而言究竟是“传承”还是“毁灭”?基于此,我们应当反思国家乡村振兴的政策背景下,政府将眼光聚焦于发展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等是否完全适合于当前中国的乡村发展。
其他文献
由于直剪试验经济、简便,有关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规程都将其作为测定土体抗剪强度指标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但传统的试验方法及直剪仪本身存在诸多缺陷.分析了直剪仪的现存
英语写作是一项基本的语言技能,和听、说、读重要性相同;同时,在高考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高中生的英语写作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逻辑关系混乱、句子长短和句型缺少
中国典籍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在强调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背景下,中国典籍英译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些典籍中有着种类繁多的术语,代表中华思想文化的精髓。中国古代军事术语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一些军事术语在译入语中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词语,译者如何在典籍翻译中将这种文化内涵传递给目的语读者是典籍英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