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新时期必须要加强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师德建设,提升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师德表现成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1]。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农村教师本是一个弱势群体,农村小学班主任担负的工作任务比普通任课教师的工作量要大,其对职业认同感与责任感势必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从阅读的相关文献资料与身边的案例发现教师的职业认同与责任感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但具体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需要用科学的办法进行确认,因此本文运用了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查阅文献资料获取初始信息,针对农村小学班主任列出具有针对性的访谈提纲,经过个体访谈总结和归纳,初步得出农村小学班主任职业认同感与责任感的现状,最后从湖南省H县农村小学班主任中按照年龄、户口、性别、入职年限、收入、职称、婚姻、任教科目、所教年级、任教科目数量、学校类型、教师类型、收入以及学历14个人口学变量探究其职业认同感与责任感,借助SPSS20.0(中文版)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最终获得科学、正确的结论,得出该地区农村小学班主任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状况以及职业认同感与责任感两者之间的关系现状与差异性。结果显示:教师的职业认同对教师的责任感有一定的影响,责任感越强烈其教师职业认同就越高。湖南省H县农村小学班主任的职业认同普遍偏低,责任感一般。农村小学班主任结婚时间越长,其职业认同感与责任感就越强;教师年龄越大,其职业认同感与责任感也越强;工作时间越长,其职业认同感与责任感月越强;担任班主任年限越久,老师的职业认同感与责任感也会增强;因此得出结论,教师的职业认同对教师的责任感有一定的影响,责任感越强烈其教师职业认同就越高。教师的职业认同与教师责任感呈正相关,换言之,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越高,其教育责任感越强烈。发现班主任性别、学历、任教年级、任教科目对教师的职业认同与责任感的影响不显著。在得到最终的结论后,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并以此为依据对农村小学班主任提高职业认同感与责任感提供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为国家的农村教育事业提供最有效的建议与指导,帮助农村地区小学教师提升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促使着他们自身的成长并为国家培育出更多的栋梁之才,更好、更充分的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