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单纤维传导检测(SF-CS)技术和运动单位计数(MUNE)技术对腕管综合征(CTS)患者早期运动纤维功能状态的评价作用,并应用常规神经电生理方法评价CTS患者尺神经功能状态及其与尺神经支配区感觉症状有无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60例CTS患者,并与同期健康志愿者30例作对照。应用Keypoint.net (Medoc Ltd)肌电图仪,采用鞍状刺激电极于腕部正中神经处刺激,单纤维针电极于拇短展肌肌腹记录,获取正中神经腕-拇短展肌潜伏期;同时计数拇短展肌运动单位数目。根据Stevens标准,将CTS患者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并进一步按症状发作时是否伴小指区域感觉症状将轻中度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重度患者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结果:1.CTS患者和对照组单纤维神经传导结果和运动单位数目的比较:CTS患者和对照组正中神经单纤维动作电位(SFAP)潜伏期分别为4.54±0.92ms、3.44±0.24ms,拇短展肌运动单位数目分别为132.24±43.24、180.29±19.56,与对照组比较,CTS患者正中神经腕-拇短展肌SFAP潜伏期延长,拇短展肌运动单位数目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轻、中、重度组和对照组单纤维神经传导结果的比较:轻、中、重度组和对照组的正中神经腕-拇短展肌SFAP潜伏期分别为3.86±0.35ms、4.55±0.69ms、5.75±0.55ms、3.44±0.24ms,正中神经腕-拇短展肌常规神经传导潜伏期分别为3.42±0.29ms、4.10±0.46ms、4.55±0.42ms、3.29±0.30ms。3.轻、中、重度组和对照组运动单位数目的比较:轻、中、重度组和对照组拇短展肌运动单位数目分别为171.78±20.85、111.67±24.34、85.77±21.91、180.29±19.56,正中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分别为9.35±1.09mV、9.10±1.08mV、6.10±0.95mV、9.75±1.29mV。4.CTS患者和对照组常规神经传导结果的比较:尺神经感觉传导:CTS患者尺神经指V-腕速度(SCV)较对照组减低、波幅(SNAP)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两组间尺神经运动传导:腕-小指展肌潜伏期(DML)、 CMAP波幅、腕-肘的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尺神经背侧皮之的感觉传导速度及波幅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轻、中、重度组和对照组常规神经传导结果的比较:尺神经感觉传导: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组尺神经指V-腕SCV减低(P<0.05),指V-腕SNAP波幅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重度组尺神经指V-腕SCV均减低(均P<0.05),指V-腕SNAP波幅均降低(均P<0.05)。与轻度组比较,中度组、重度组尺神经指V-腕SCV均减低(均P<0.05),指V-腕SNAP波幅均降低(均P<0.05)。与中度组比较,重度组尺神经指V-腕SCV减低(P<0.05),指V-腕SNAP波幅降低(P<0.05)。尺神经运动传导及尺神经背侧皮支感觉传导四组间差异均无明显意义(均P>0.05)。6.轻中度患者是否伴随小指症状者尺神经常规传导参数的比较:轻中度患者中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相比,有症状组尺神经指V-腕SCV减慢,指V-腕SNAP波幅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7.重度患者是否伴随小指症状者尺神经常规传导参数的比较:重度患者中有症状组与无症状组相比尺神经传导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F-CS和MUNE可分别用来评估CTS患者运动神经髓鞘和轴索的功能状态,较常规神经传导检测对发现CTS运动纤维早期卡压损伤更为敏感;CTS患者存在临床下运动纤维卡压损害;CTS患者存在功能性运动单位的丢失;CTS患者存在尺神经腕部卡压损害;尺神经损害的程度与CTS的严重性有关;尺神经支配区感觉症状多发生于轻中度CTS患者中且可能与尺神经受累有关,而在重度患者二者无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