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食品安全恶性事件屡屡发生,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居高不下。食源性疾病与食品污染构成了一个巨大并不断扩大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对各种理化因素都有较高的抵抗力,不仅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同时也是医院临床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因此从公共卫生学角度,金葡菌倍受人们的关注,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针对金葡菌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技术、致病基因及其毒力因子、流行病学进行了研究。目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主要是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检测及产致病性毒素金葡菌的检测。对产致病性毒素金葡菌的检测一般采用血浆凝固酶实验和耐热核酸酶活性实验检测,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检测主要是通过Kerby- 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检测。本实验设计合成金黄色葡萄球菌nuC、caL、pvL致病基因引物,实验室685份样品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研究对象,进行PCR鉴定,研究这三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的分布状况。在检测的22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99.09%含有nuC基因,24.43%含有pvL基因,96.83%含有caL基因。本研究表明,实验室所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带毒率较高。试验中pvL基因在人化脓组织中的检出率达到36.17%,这表明产pvL基因的金葡菌主要存在于在肿脓组织分离的金葡菌中。生活环境中检出含pvL基因的金葡菌占25.92%,应引起重视。产pvL的金葡菌在社区有流行性报道,且健康人群中也有一定比例的携带者。国内尚无对食品中分离的金葡菌进行pvL基因检测的报道,本实验对145株分离自食品中的金葡菌进行检测,有28株含有pvL基因,检出率为19.31%。含pvL的金葡菌主要在生牛乳、肉制品、速冻食品中,这些二次加工的食品与温度,卫生,人口流动性大有关。因为含pvL的金葡菌在健康人群中的携带率很高,奶牛场与肉制品加工车间的人口大量流动性更容易引起此类细菌的传播,由此推断食品中产pvL的金葡菌多是因为人自身的携带引起传播。通过对pvL基因进行的小鼠毒理试验得出,注射含pvL基因的Sa以后小鼠在短时间内死亡,死亡率为100%。根据毒理试验结果推断含pvL基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应加强对pvL基因的检测,特别是加强对来自食品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pvL基因的检测。在我国人群、家畜及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及该病原菌的流行情况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以便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疾病的监控、爆发流行的检测以及追踪污染源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