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金融服务行业在一国经济中日趋突显其核心产业的重要地位,而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水平也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由于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金融服务业发展起步晚,服务规模小,基础设施薄弱并且长期存在贸易逆差。如何在当前经济背景和发展机遇下,在一个稳定的金融体系内提供金融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地为贸易带来好处,研究和探索如何最优化发展金融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回顾了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相关研究文献,并清晰叙述了文章的研究思路、内容及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从金融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发展情况、内部结构比例以及其贸易逆差展开了详细阐述。然后以2000-2014期间十五年金融服务贸易进出口等数据为分析依据,构建评价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综合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国际市场占有率(M)、贸易竞争力指数(TC)、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等,不仅从纵向上对本国在这十五年间的变化进行比较,同时在横向的角度上对中国与金融服务贸易较为发达的国家以及金砖国家的展开对比分析。基于以上的认识与分析,文章依据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从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政府和机遇等方面,分别以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各个要素的具体意义和影响作用。最后根据上述分析所得结果,有针对性地具体提出有效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建议和对策。通过对我国2000-2014年金融服务贸易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各项存款、金融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互联网上网人数、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金融机构资金运用各项贷款、货物贸易出口总额、第二产业增加值、GDP、存款准备金率、市场开放度、金融业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等因素与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只有市场集中度与金融服务国际竞争力呈负相关关系。因此,本文从以下八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即:扩大金融服务机构的资本规模,重视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人才,加强技术对金融服务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升金融服务贸易的国内外需求,优化支持金融服务业的相关产业,加强金融服务机构的创新能力,实现金融服务业多元化的混业经营模式,加强政府对金融服务贸易的支持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