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PRDX2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阐明PRDX2和p53蛋白的关系,同时揭示PRDX2在p53蛋白转录后修饰的作用及其具体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及在线数据库的方式分析PRDX2在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慢病毒转染结肠癌HCT116及LoVo细胞,将实验所用细胞分为NC和shPRDX2两组。用CCK-8,细胞周期,克隆形成实验检测PRDX2对结直肠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W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PRDX2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阐明PRDX2和p53蛋白的关系,同时揭示PRDX2在p53蛋白转录后修饰的作用及其具体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及在线数据库的方式分析PRDX2在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慢病毒转染结肠癌HCT116及LoVo细胞,将实验所用细胞分为NC和shPRDX2两组。用CCK-8,细胞周期,克隆形成实验检测PRDX2对结直肠癌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免疫荧光,RT-PCR,检测PRDX2和p53两者在m RNA及蛋白水平的关系。免疫共沉淀,GST-pulldown,质粒共转染,检测PRDX2和RPL4之间的蛋白互作,阐明PRDX2对p53泛素化具体机制。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PRDX2在体内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PRDX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PRDX2高表达者较低表达的总体生存时间更短。沉默PRDX2可以抑制HCT116及Lo Vo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进展,同时细胞克隆形成较对照组小同时克隆数目更少。沉默PRDX2可以增加p53蛋白的半衰期,促进p53蛋白水平升高。其机制是PRDX2竞争性结合RPL4蛋白,抑制了RPL4蛋白和MDM2蛋白的结合,抑制了RPL4-MDM2通路对p53的调控,使p53泛素化水平增加,最终降解增加。结论:PRDX2可以增加p53蛋白的泛素化降解,从而促进了HCT116及LoVo细胞的体内外增殖。
其他文献
目的:由于全球变暖引起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但是,环境温度是否会影响葡萄膜炎引起的免疫应答仍未知。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围绕环境温度升高是否会影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小鼠模型的炎症表现进行了相关免疫学检测,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了研究。方法:C57BL/6小鼠被饲养在正常环境温度(22℃)或者高温环境(30℃)中适应2周,随后对其使用人视黄醇类结合蛋白进行免疫,建立EAU模型。视网膜
目的:通过基因组学测序、蛋白组学测序与临床组织表达检测筛选下咽癌淋巴转移差异基因,结合临床统计资料分析差异基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通过慢病毒转染后的细胞功能实验及裸鼠足垫成瘤模型探究差异基因在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可能作用的机制。方法:送检下咽癌淋巴转移及未转移患者肿瘤组织行基因组学、蛋白组学测序,结合GEO数据库筛选淋巴转移差异基因。扩大样本量行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
目的脓毒症(sepsis)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失调,导致危及生命的多器官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持续的过度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由于脓毒症早期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导致诊断和治疗延迟,尽管现代医疗的进步及新型药物的研发,改善了脓毒症相关的症状和预后,但是脓毒症在重症监护中仍然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脓毒症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特征是肺顺应性降低
背景:糖皮质激素联合环孢素A(CsA&CS)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炎症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VKH)中,有一小部分患者会对这种联合治疗方案产生耐药。当在此方案中加入苯丁酸氮芥(CLB)时,可以改善这类耐药患者的疗效。然而,VKH患者对CsA&CS治疗的耐药分子及CLB逆转耐药的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揭示VKH疾病中CsA&CS治疗的耐药分子以及CLB逆转耐药
研究背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类型,主要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和活化B细胞(ABC)两个亚型。其中ABC亚型的DLBCL预后较差,NF-κB信号通路的持续活化对ABC-DLBCL细胞的存活起了重要作用。Toll样受体通路是介导NF-κB激活的重要上游通路,MYD88分子是该信号通路中最关键的适配蛋白。在生理情况下,受到外部刺激后MYD88被募集
目的:上皮性卵巢癌作为女性生殖系统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标准治疗方案为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铂类为基础的一线化疗。紫杉醇作为一线化疗药物,其耐药的发生是导致患者复发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但其确切耐药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为阐明紫杉醇耐药机制,我们应用覆盖人全基因组的siRNA文库快速筛选获得紫杉醇耐药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并以该耐药细胞株为模型通过高通量测序以及数据挖掘等方式探索其紫杉醇耐药机制,为上皮性卵巢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HORMA domain containing 1(HORMAD1)其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多西他赛耐药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分析检测HORMAD1在乳腺癌数据库中的表达。收集经过新辅助化疗的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信息及组织样本,评估其病理缓解情况,IHC染色分析HORMAD1表达。分
前列腺癌是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前列腺癌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130万,死亡人数约为35万,是继肺癌之后全球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二大病因,是肿瘤特异性死亡的第五大病因。它早期可以表现为无症状,只有在组织学检查时才能诊断。在美国,30%的50岁以上以及60-70%的80岁以上男性可能检测出前列腺癌灶。在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约为1/10万。此外,由于大约80
研究背景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VKH)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该病以双眼弥漫性葡萄膜炎合并眼外的头痛、耳鸣、听力减退、白斑、脱发、白发和颈部僵硬等症状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已有少量的基因被报道在VKH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出现异常的mRNA表达,但是目前尚无VKH患者PBMC的mRNA转录组表达谱数据。目的采用mRNA测序的方法,对VKH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以及健康人的PBMC进行测
背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胶质瘤,约占颅内肿瘤的40%~50%,胶质母细胞瘤是发病率最高的原发恶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突出特点是高侵袭和易复发等特性。胶质瘤在神经外科领域一直属于难治性疾病,尽管多年来针对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治疗策略进行了很多研究和改进,包括手术、化疗、放疗以及靶向治疗等,但患者的预后并没有显著改善,总体的中位生存期约14个月,存活超过2年的不足10%。进一步阐明胶质瘤,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