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测站位移的海潮负荷改正理论,分别利用由卫星测高获得的全球海潮模型CSR4.0、GOT00、NAO99.b、FES2004和参数化的区域海潮模型NAO99JB,研究海潮负荷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影响,并计算了这五个海潮模型对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沿海地区基准站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大气负荷对GPS基准站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内容:本文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海潮负荷和大气负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的意义;第二章介绍了负荷基本理论,包括地球模型、单位点负荷格林函数、勒夫数和位移负荷格林函数的理论;第三章介绍了海洋潮汐现象、海潮图的确定方法、不同的海潮模型和海潮负荷计算方法;第四章介绍了利用全球海潮模型和参数化的区域海潮模型研究海潮负荷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影响和海潮负荷对天顶延迟的影响,并构建了我国区域海潮图;第五章介绍了大气负荷对基准站的影响;第六章概括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1、在前人研究的成果的基础上,利用由卫星测高资料所获得的高精度的全球海潮模型研究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内陆地区,全球海潮模型的差异较小,而在沿海地区差异较大。2、利用不同的海潮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海潮负荷对测站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复杂性,在内陆地区差异较小,而在沿海地区差异较大,而且海潮负荷对测站的影响垂直方向比东西和南北方向都大。其中O1、K1和M2潮汐波对我国区域的测站在垂直方向影响较大,K2潮汐波的影响较小。3、重点研究了参数化的区域海潮模型NAO99JB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海潮模型更能反映我国沿海地区的特征,区域海潮模型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形变可达厘米级。把区域海潮模型NAO99JB集成到了gamit10.35软件中,实现了在数据处理中对我国沿海区域的海潮改正,可知海潮负荷对沿海地区的ZTD影响可达到厘米级,因此在高精度数据处理和GPS气象学中,要正确估计对流层延迟,就不能忽视海潮负荷的影响。4、构建了区域海潮模型NAO99JB在我国的八个主要潮汐波振幅的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沿海地区的影响较大,对于M2潮汐波,低纬度地区的海潮负荷影响较大,而Q1潮汐波在低纬度地区的影响较小,从沿海到内陆,各个潮汐波的影响越来越小。5、发现了大气负荷与纬度和海洋负荷有关。随着纬度的增加,大气负荷的影响越来越大,在中高纬度的形变可达18mm,在赤道附近形变相对较小。大气负荷引起基准站地壳形变的垂直位移变化呈现非常明显的季节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