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作用已经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几年教育改革的推进,对于教育的主要力量——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能否良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积极地应对压力情境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坚守教学承诺并获得职业发展的重要心理保障。心理弹性(resilience)被译为“复原力、弹力、回弹力”,是一个物理概念在心理学上的应用。通常我们理解的心理弹性是指面对高危高压环境依旧可以保持正常发展的能力,其中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个体经历过或正在经历高危高压环境,二是在这种情境下,个体仍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心理弹性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个体从各种创伤压力中复原的重要力量。本研究尝试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为目的,运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目前中学教师心理弹性的相关特点,在形成对于中学教师心理弹性现状的基本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不同心理弹性中学教师压力应对方式的差异以及不同心理弹性教师的情绪认知加工偏向。本研究分为三部分。研究一是通过对山东某市中学教师施测刘春兰编制的《中学教师心理弹性量表》以获得目前中学教师心理弹性的基本状况,再从性别、教龄以及职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中学教师心理弹性的基本特点。研究二,将研究一中的高低分组被试分别施测肖计划等人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以寻找中学教师心理弹性与压力应对方式及其各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三,被试同研究二,分别采用视频诱发被试的相应情绪,在此基础上,运用情绪stroop范式来获取被试对于不同性质情绪词的反应时,进而分析得出不同心理弹性被试在不同诱发条件下的认知偏向,从而为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经过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中学教师心理弹性总体水平良好,受到性别、教龄、职称以及是否经常担任班主任等因素的影响。(2)中学教师的压力应对方式多以成熟型为主,高心理弹性与解决问题、求助等方式相关,低心理弹性与自责等方式相关。(3)高心理弹性中学教师的反应速度、灵活性较低心理弹性教师更强,且低心理弹性的中学教师对于消极信息表现出更多的关注。综上所述,高心理弹性中学教师有更多的积极情绪,应对方式更积极。这为更有效地提高中学教师的心理弹性水平,从而为教育事业更好地服务提供了实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