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爆发事件中磁准分界面的演化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brettym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磁准分界面(Quasi-separatrix layer,简称QSL)是三维磁结构中磁力线连接性发生显著改变的区域,观测表明它多数时候和耀斑带所在的位置符合得较好。有关这一结构和三维重联及耀斑关系的研究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QSL的理论出发,研究了2011年12月26日在活动区AR11384发生的一个C5.7级典型双带耀斑(事件1)和2015年6月22日发生在活动区AR12371处的一个M6.5级耀斑(事件2)。结合太阳动力学天文台上(Solar Dynamics Observatory,SDo)搭载的大气成像组件(Atmospheric Imaging Assembly,AIA)和日震与磁成像仪(Heliseismic and Magnetic Imager,HMI)同时观测到的极紫外和矢量磁场成像数据,首先分别利用势场(PF)和非线性无力场(NLFFF)对日冕的三维磁场结构进行了外推,并计算了活动区磁自由能的演化;然后基于势场和非线性无力场的外推结果计算了不同高度处磁压缩因子(squashing factor)Q的对数分布,并研究了不同高度磁准分界面与相应高度处观测到的耀斑带的演化关系。最后分析了两个耀斑事件的多波段演化特征,并计算得到事件2中磁力线的平均滑动速度在304 A波段和335 A波段分别为4.6km/s和6.3km/s。研究发现:计算得到的磁准分界面在色球和日冕中的位置和相应高度观测到的耀斑带的位置符合得较好,而且各层次的磁准分界面与相应层次的耀斑亮带在时间上也有近乎一致的演化行为,这突显出了磁准分界面理论在三维磁重联和耀斑研究中的作用,并证实事件2耀斑能量的释放可能是通过发生在QSL处的磁重联进行的,同时说明,研究QSL对于理解二维磁重联和三维磁重联本质联系是至关重要的。
其他文献
尼古丁(烟碱)是烟草植物合成的主要生物碱,广泛存在于烟草制品中。由于尼古丁的杂环化合物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水溶性,易穿过生物膜和血脑屏障,对人类有较大的毒害作用。同时
文献综述共2篇,由《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和《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的中医治疗进展》两篇组成。第一篇综述介绍了紫杉醇所致 CIPN(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CIPN的诊断与评估标准、治疗进展。目前西医治疗CIPN以对症治疗为主,并结合CIPN可能发病机制对因治疗。治疗方式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
二氧化碳是一种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可循环性碳资源,而且具有无毒无害,存量丰富,廉价易得等众多优点,所以二氧化碳的收集与利用工作吸引了众多科学工作者
本文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有机地球化学和石油地质学等为理论指导,综合运用区域野外露头、钻测井及各项分析测试等地质资料,从地层和沉积、储层展布、烃源条件、储盖条件、
碳基复合纳米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结合了纳米材料和碳复合改性的优势,能表现出高的比容量、倍率性能和良好的循环性能,被认为是高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动力
随着全球经济高速发展,世界各国面临的能源危机问题日益严峻。作为新一代非化石燃料型交通工具,动力汽车逐渐显现出其节能环保的优势。然而由于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并未得到很好的突破,因此这也成为制约其广泛推行的瓶颈。锂离子电池是常用的动力汽车电池之一,致力于锂离子动力电池热管理技术的研究对突破动力汽车的推广使用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实验方法制备和表征了随机分散高导热纳米填料的复合相变材料并将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热
霸县凹陷的油气勘探已进入中高成熟阶段,中深层非构造圈闭是今后新增储量的重要领域,中深层碎屑岩储集层的系统研究对今后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基于地质和地球
醇类选择性氧化为相应醛、酮化合物的官能团转化,无论在有机合成化学还是工业生产中均有重要应用,但传统的工业生产中多使用化学计量的高价态金属氧化物(如KMnO4、CrO3等),氧
酰胺是一类重要的结构单元,广泛存在于医药、农药、天然产物和功能材料中。其中,支链酰胺作为酰胺的一种,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如敌草胺,卡草胺,萘丙胺和氟他胺等药物分子中均
喹唑啉酮骨架结构广泛存在于天然化合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其衍生物在医药和农药等领域已有诸多的应用实例,因此,开发喹唑啉酮简便、经济合成新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