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供应链全球化促进了贸易的增长,同时也带动了对运输服务的需求,无论是以贸易价值计还是以贸易量计,海运在全球运输体系中都承担了极大的比重。作为连接远洋运输与终端客户的陆上部分,港口腹地物流是整个物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港口腹地物流系统在一些非常规事件下表现出脆弱性,这类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人为罢工等。大量的案例表明,无论是对于在港口腹地系统中的参与者,还是依赖该系统实现供应链上下游物流贸易的企业来说,非常规事件所引发的港口腹地中断将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研究和分析应对此类中断的风险管理策略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物流链管理者和供应链管理者的视角出发,讨论针对可能发生的港口腹地中断的风险管理策略。首先,站在物流链成员的视角,通过博弈论进行建模,选取海港和内陆港为主要的参与人,从事前预防性投资的角度,围绕投资的时机选择、投资的方式以及最优投资水平的确定等问题展开讨论,建立了一个应对非常规事件的事前预防投资机制。然后,站在供应链成员的视角,根据需求的性质分为单周期和多周期两个子研究来展开讨论。在单周期问题中,通过备用供应商策略来规避可能发生的港口腹地中断,借助序贯决策理论和贝叶斯公式,分析了向备用供应商订货的最优订货时间和最优订货量。在多周期问题中,引入港口腹地的运营状态和拥堵队列,基于马尔可夫决策理论建立了一个考虑港口腹地系统中断的订货模型,并分析了该系统中部分参数的变化对于供应链上企业成本产生的影响。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从港口腹地应对非常规事件的事前投资预防机制来看:第一,在集中式管理的港口腹地系统中,当中断发生的几率极高或者极低时,应在较早阶段进行投资。反之,若中断发生的概率处于中间水平时,应推迟决策;第二,在分散式管理的港口腹地系统中,若中断发生的几率极低,海港和内陆港在投资决策时应寻求合作,合作具体形式可以是成立一个中断风险管理机构,由该机构统一决策海港和内陆港预防非常规事件的事前投资预算,在中断发生以后,由该机构来对海港和内陆港由于中断造成的损失进行补贴,并在较早阶段做出投资决策。若中断发生的概率处于中间水平,同样应成立一个风险管理机构,但应推迟投资时机。若中断发生的概率极高,海港和内陆港应各自制定投资水平,并各自承担中断造成的损失;第三,投资未必是一定要进行的,盲目进行投资会造成浪费,反而使得总成本增加,是否需要投资受单位中断时间造成的损失、中断发生的概率以及单位投资所带来的恢复能力的提升这三个因素的影响。第四,无论集中式管理模式还是分散式管理模式,对于风险的识别是做出精确决策的基础,尤其是对中断发生概率的估测,这一结果对投资水平的确定、投资的时机和投资的模式都将产生影响。而其他参数,诸如单位中断时间造成的损失、单位恢复水平提升所需投资量都只会影响到投资水平的确定,对于投资的时机和投资方式不产生影响。(2)在考虑港口腹地中断风险的备用供应商策略中,聚焦于一个两级供应链的单周期订货问题,该两级供应链由一个本地制造商和一个海外供应商构成,港口腹地系统的中断将导致两者之间物流链的中断,进而导致供货中断。该子研究分析了本地制造商如何通过备用供应商策略来规避这一风险,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序贯决策理论和贝叶斯公式进行建模,围绕向备用供应商订货的最优的订货时间点和最优的订货量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最后通过一个实例:应对台风引发的港口腹地中断的备用供应商策略,展示了模型的应用过程,为决策者提供决策的指导意见。(3)在港口腹地中断情形下的多周期订货问题模型中,有如下结论:第一,对于一个需要依靠港口腹地系统来实现供应链上下游货物交易的企业来说,其成本和港口腹地的可靠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港口腹地中断持续天数对企业成本的影响最为明显;第二,考虑港口腹地中断的订货策略和一般订货策略之间的对比结果受到库存持有-缺货成本、港口腹地中断发生概率、中断持续天数等因素的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考虑风险中断的订货策略要优于一般的策略,但在一些极端情况,如库存持有成本大于缺货成本时,一般策略更具有优势;第三,当需求受到中断的影响时,考虑中断风险的订货策略较之一般策略的优势更为明显;第四,提升港口腹地的最大货物处理能力可以有效地降低供应链上企业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