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蓼对桃蚜的拒食活性研究及作用机理的初步探讨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u9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广泛分布于全国各省区的蓼科植物红蓼为试验材料,用石油醚、氯仿、甲醇三种不同极性的溶剂分别对其根、茎、叶、种子进行了冷浸提取,以广泛危害果树、蔬菜、烟草等经济作物的桃蚜为研究对象,对提取物进行了生物活性跟踪测试、田间药效试验及作用机理的初步探讨,并对具有拒食活性的物质进行了分离纯化,试验结果如下: 在拒食活性测试中,叶的石油醚提取物、甲醇提取物和茎的石油醚提取物、甲醇提取物都表现出明显的拒食活性,拒食率均可达到70%以上,选择叶的甲醇提取物(PMEE)做进一步分析,随着浓度梯度的增加,拒食率也在提高。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红蓼的叶甲醇提取物在较高浓度(1%)下有良好的防蚜效果,药后7 天的校正防效为88.4%,田间持效期为5—7 天。通过对PMEE 萃取分离发现,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甲醇水四种萃取物中以石油醚的萃取率最高。对萃取物进行生物活性跟踪测试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较高的拒食活性。PMEE 乙酸乙酯萃取物经柱层析分离后,经TLC 检测,相同成分者合并后得到16 个流分,其中流分8 在254nm 下紫外检测有数个斑点呈现强烈的蓝色荧光,其余流分则无明显荧光。对所得16 个流分进行生物活性测试表明,流分8 具有明显的拒食活性,当浓度为1mg/ml 时,24h 拒食率为96.9%。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即电生理——触角电位(EAG)研究表明,流分8具有明显的EAG 反应。
其他文献
从海南省东方、乐东、三亚、琼海、儋州和澄迈六地对香蕉进行抽样调查,对发生典型冠腐病症状的香蕉进行组织分离,培养,统计出菌率和出菌种类,结果显示六地香蕉的出菌率为13.3-87.
本文根据安徽省油菜根肿病发生现状,选用生产常用肥料和己报道防治根肿病有效的措施,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播种日期、钙硼比和钾肥对油菜根肿病的综合控病效应,各试验因素对油菜
有性生殖是真菌的重要繁衍方式,可以使生物体发生遗传物质重组,增加基因漂变频率,增强对环境压力的选择性和适应性,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具有显著优势。然而细基格孢属作为丝状子囊
塔六点蓟马(Scolothrips takahashii)是一种捕食能力很强的天敌昆虫,可以捕食如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等多种害螨,从而控制其种群发展,达到防治的目
本文对山西太谷甘蓝田蜘蛛群落重建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研究了甘蓝田优势种蜘蛛对主要害虫的捕食效应,为摸清我省甘蓝田蜘蛛种类、了解甘蓝田蜘蛛群落的重建速度、搞清甘蓝田
阿魏酸属于天然酚酸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阿魏酸及其衍生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同时,本课题组前期设计合成了系列具有抗植物病毒活性的喹唑啉衍生物。因此,本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