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阴道三维超声对绝经后正常子宫内膜及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绝经期后约占妇女一生的三分之一时间,是女性子宫内膜病变的高发时期。子宫内膜病变的妇女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为绝经后出血(postmenopausal bleeding, PMB),常需要进行超声检查,以明确有无子宫内膜病变。临床上常用的是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虽然二维超声检查具有快速、经济、可重复地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和质地的特点,同时辅以检测血流参数,可大致区分子宫内膜病变的性质;结合诊断性刮宫或宫腔镜检查,可进一步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但由于绝经后妇女子宫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子宫内膜与子宫肌层界限不清,在伴有全身性疾病,以及接受激素替代治疗情况下,常常使子宫的内膜形态在二维超声检测中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单以子宫内膜厚度作为检查标准,诊断的阳性预测值较低,易导致对PMB的过度诊治,增加患者不必要的痛苦。近年来,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技术逐步开展,该方法除保留二维超声检查的优点外,分辨率更高,测量更准确,可以更精细地分析子宫内膜的血流情况,对判断内膜病变的程度,评估内膜的病变性质,以及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疗效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三维超声的参数特性尚未统一。为此,本课题拟通过经阴道三维超声技术,检测绝经后各年龄段妇女子宫内膜的三维超声特征,以建立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三维超声各参数的正常参考值;并比较三维超声和二维超声各参数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不同诊断,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评价两种超声检测方法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第一部分绝经后正常妇女子宫内膜的三维超声研究目的:利用三维超声技术检测不同绝经年龄段妇女正常子宫内膜的三维超声参数,建立绝经后妇女正常子宫内膜三维超声的参考值。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09年8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门诊绝经后正常的妇女88例。行三维超声检查,二维模式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内膜血管的搏动指数(ulsatility index, 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采集三维超声图像并记录子宫内膜体积、血管指数(vascularization index,VI)、血流指数(flow index, FI)、血管血流指数(vascularization flow index,VFI)。使用SPSS15统计软件分析各参数与绝经时间长短的关系。根据95%参考值范围计算绝经后正常妇女子宫内膜厚度、体积、PI、RI、VI、FI、VFI范围。结果:1.正常组妇女子宫内膜厚度平均为3.15±1.30mm,子宫内膜体积平均为0.76±0.57cm3,血流参数VI、FI、VFI的均值分别为0.05±0.30、4.10±9.36及0.02±0.10。正常妇女子宫内膜在彩色超声检查过程中未显示血流信号,多普勒超声未测得PI、RI值。2.子宫内膜厚度及体积与绝经时间长短无相关性。3.子宫内膜的血管生成及血流情况与绝经时间无相关性。4.正常绝经后子宫内膜的体积为0-1.69cm3,内膜厚度为0-5.28mm,血流指标为VI0-0.54,FI0-19.45,VFI 0-0.18(95%参考值范围)。结论:1.正常绝经后子宫内膜厚度与体积不随绝经时间长短而变化。2.正常绝经后子宫内膜的血管血流不随绝经时间长短而变化。第二部分经阴道三维超声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目的:比较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良性及恶性病变的三维超声体积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之间的不同。建立良、恶性病变的三维超声参数诊断标准值。比较评估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门诊经病理学证实为内膜病变者共93例,分为良性与恶性两组,结合本研究第一部分受试者进行对照研究。于手术前24小时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通过计算机采集数据并对子宫内膜进行三维重建;运用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Virtual Organ Computer-aided Analysis, VOCAL)软件测量内膜的体积、血管指数(Ⅵ)、血流指数(FI)和血管血流指数(VFI)等参数值。采用SPSS15统计软件运用方差分析、LSD法检验比较正常组、内膜良性病变组与内膜恶性病变组三组参数之间的统计学差异。应用配对t检验及计算变异系数评价三维超声测量的可重复性。χ2检验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诊断的准确率差异。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计算子宫内膜厚度、体积、VI, FI、VFI等超声参数鉴别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建立诊断标准值。结果:1.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组的内膜平均体积(18.11±19.35cm3)高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13.55±9.77cm3),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2.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FI和VFI)均为子宫内膜恶性病变组高于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3.超声鉴别绝经后正常子宫内膜与内膜病变时,二维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76,以5.5mm为诊断标准值区分正常与异常子宫内膜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3%及94.3%。4.超声鉴别绝经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时,三维超声测量子宫内膜体积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858。以7.73cm3为诊断标准值鉴别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6.9%和85.0%;以VI为0.331、FI为25.749、VFI为0.1015诊断标准时,三维超声鉴别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6%和75.0%,84.6%和73.8%,84.6%和77.5%。5.三维超声对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93.5%(87/93)高于二维超声的诊断符合率82.8%(77/93),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子宫内膜体积和三维能量多普勒血流参数对区分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性质有重要参考价值。2.二维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仍是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方法;三维超声测量内膜体积及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测量血流参数有助于提高诊断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3.子宫内膜体积及血管化指数(VI)对鉴别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参考价值最高。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S100A4siRNA对关节炎大鼠炎症及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造模后第11天给模型干
<正>不孕症,一个全球性的生殖健康问题,影响着世界上大约10%的人口[1]。同时它也被认为是患者生活中一个最突出的心理应激事件之一,可能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内疚、社会孤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之间是建立在正式契约基础之上的委托代理关系,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这种代理关系中存着代理人有可能不完全贯彻委托人意图,为追
沿着历史的脉络,概述龙纹在产生、演变、发展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风格样式、审美特征。解读龙纹兼容并蓄的精神特性,分析龙纹在演变中产生的诸多象征意义。理解龙纹"装饰"表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的适应证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63例疤痕子宫妊娠经阴道分娩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有21例成功经阴道分娩,无子宫破
涂鸦是儿童通过美术活动进行自我表现的起点,也是儿童美术发展的不应逾越的初级阶段。涂鸦手脑并用,客观上增进了儿童手、脑的协调和控制能力,激发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本文就中国古代陶瓷花口器造型仿生设计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从造型的装饰、功能、意境等三个方面入手分别进行阐述,揭示了中国古代陶瓷花口器造型仿生设计具有装饰美、功能美、
伴随着全球经济化和政治多极化的步伐,世界正朝着文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在国际交往中,各国纷纷把注意力和重心转向文化领域,并把对外文化交流纳入到国家的整体外交事业中,“
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政策使得沿海地区经济日益繁荣和快速增长,并使得东南沿海成为世界经济体的一部分,而相对落后的内陆地区仍然处在世界经济体的边缘,而且目前没有证据表
2010年,承载着中国亿万农民新希望的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再一次将社会各界的目光聚焦在“三农”问题上。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涉农报道频频出现在各类媒体上。然而,长期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