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接触问题的研究及其应用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b5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触问题广泛存在于土木、建筑和水利工程中,是理论研究及工程设计中的一个复杂问题,由于物体间接触时其接触面是待定的,接触状态约束方程作为非线性约束控制全过程,接触问题表现出很强的非线性特征.关于接触问题的研究,国内外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少的理论和计算方法,但大多采用一些传统的迭代法进行求解,此类繁复的方法很不适宜于工程应用.该文主要研究考虑弹塑性的摩擦接触问题的优化计算模型及其在板片空间结构中的应用.在理论分析及算法设计的研究中,论文详细分析了弹塑性问题和接触问题的特征,针对两类非线性约束关系(弹塑性本构状态约束方程和接触状态约束方程)的共性,建立了统一的变分不等式模型.文章严格地证明了所构造的变分不等式泛函的数学等价性,说明这一在形式上及理论表述上简洁、明了的统一模型具有严格的数学和力学基础.论文还就弹塑性接触问题解的一些重要性质进行了讨论.论文基于有限元理论,研制了弹塑性接触问题结构分析程序,在设计算法时运用自由设计变量的二次规划算法化非线性问题为一组线性互补问题来求解.此方法精度高、收敛性好,能有效地克服传统迭代法繁琐的迭代过程,在计算工作量及存储量等方面也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算例结果表明,对于非线性约束优化问题的求解效果显著.在工程应用方面,论文在详细分析了板片空间结构体系中板与骨架共同工作机理的基础上,将弹塑性接触问题求解的优化计算模型应用到共同工作问题的研究中,对共同工作接触问题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分析,详尽地分析了连接情况、接触状况、初始间隙等对板片结构的影响,得到了很有价值的结论,对于研究板片结构共同工作程度的大小及影响因素非常重要.文章还将数值计算的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该文所提出的考虑接触问题的优化计算模型能真实地反映板片空间结构中板与骨架之间的实际工作状态,是非常合理和可靠的,研究这种计算模型也是十分必要的.相信论文所提出的方法,对进一步完善板片空间结构体系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将为板片空间结构体系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有力的理论计算依据.
其他文献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有一定的缺陷,桩底后压浆技术有效地弥补了这些缺陷,并能大幅度提高承载力。通过工程实例阐述了后压浆工艺的作用机理及工艺流程,指出了后压浆技术的发展前景。
在实际的超薄梁桥中,经常出现预应力张拉、徐变过程中反拱过大、反向开裂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二次预应力组合结构这一新型预应力混凝土超薄梁结构,并从理论分析
本文采用胀栓作为锚固件,研究胀栓拔出法新无损检测技术。本文研究确定了胀栓拔出法的各种试验参数;对试验数据进行系统的回归分析,得出胀栓拔出法的测强公式及与回弹法、超声法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重大地震频发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非常严重,对结构造成的破坏也加深了人们对地震下结构性能的认识。研究人员开始意识到,保证结构震后良好的可修复性是一
由于钢管混凝土柱结构具有承载力强,抗震性能优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在高层建筑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框支剪力墙结构具有柔弱底层的特点,对抗震不利。由于钢管混凝土柱具有良好
本文基于有限元基本原理,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电气化铁道接触网上几种不同类型的零部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在文中,首先介绍了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零件进行有限元分
挤扩多支盘混凝土灌注桩是在原有等截面混凝土灌注桩的基础上采用彷生原理发展而来的,设置在桩身不同位置的分支或承力盘是靠一种专用液压挤扩支盘设备巧妙地与现有桩工机械设
低配筋混凝土桥墩的变形性能较差,在地震中容易遭到破坏.在中国铁路桥梁中,大量低配筋混凝土桥墩仍在使用和建设,因此探讨此类桥墩在抗震中的损伤破坏和失效机理,对于改进低
为了对粘钢加固梁的加固效果及受力性能有更好的了解,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进行理论分析是有必要的.该文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相应的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同时应用大型有限元
斜拉桥的构思可追溯到数百年前,而现代斜拉桥是上世纪50年代才重新发展起来的桥型.它由于具有造型美观、跨越能力强、跨径布置灵活以及施工方便等优点,运用日益增多,并且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