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CD24mRNA在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D24基因在大肠息肉癌变过程中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病情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0年11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行结肠镜切除的大肠息肉61例(共88枚)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外科手术收集的大肠癌组织25例相对照,采用RT-PCR方法检测CD24 mRNA在大肠息肉和大肠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24 mRNA在息肉的不同病理类型、异型增生程度、腺瘤类型、息肉大小、部位、数量、患者性别、年龄中的表达。结果:1.CD24 mRNA的表达与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癌存在正相关(r=0.490,P<0.05)。五组间CD24 mRNA平均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4.818,P<0.001),幼年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之间CD24mRNA阳性表达率和平均表达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它们与腺瘤性息肉、腺癌之间及腺瘤性息肉与腺癌之间CD24 mRNA阳性表达率和平均表达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CD24 mRNA的表达与轻度异型增生、中度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腺癌存在正相关(r=0.664,P<0.05)。四组间CD24 mRNA平均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635,P<0.001),轻度异型增生与中度异型增生之间、中度异型增生与重度异型增生之间CD24 mRNA阳性表达率和平均表达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重度异型增生与腺癌组间CD24 mRNA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其CD24 mRNA平均表达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CD24 mRNA阳性表达率和平均表达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CD24 mRNA的表达与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不存在明显相关性(r=0.208,P=0.269)。三组间CD24mRNA阳性表达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间CD24 mRNA平均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359,P<0.001),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绒毛状腺瘤与其他两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4.CD24 mRNA的表达与息肉直径<1.0cm、1.0-1.9cm和≥2.0cm存在正相关(r=0.325,P<0.05)。三组间CD24 mRNA平均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3.587,P<0.001),直径在1.0-1.9cm之间的息肉与直径<1.0cm、直径≥2.0cm的息肉相比较,CD24 mRNA阳性表达率和平均表达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直径<1.0cm的息肉与直径≥2.0cm的息肉相比较,CD24 mRNA阳性表达率和平均表达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5.乙状结肠、直肠和其他部位息肉CD24 mRNA平均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426,P<0.001),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的息肉相比较,CD24 mRNA阳性表达率和平均表达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的息肉较其他部位息肉中CD24 mRNA阳性表达率和平均表达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6.在不同性别的大肠息肉患者中,CD24 mRNA阳性表达率和平均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7.在<40岁和≥40岁的大肠息肉患者中,CD24 mRNA阳性表达率和平均表达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8.CD24 mRNA的表达与单发性息肉和多发性息肉存在正相关(r=0.527,P<0.05)。单发性息肉和多发性息肉的CD24 mRNA阳性表达率和平均表达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非腺瘤→腺瘤→腺癌序列的递增,CD24 mRNA的表达呈升高趋势。随着息肉异型增生程度的加重,CD24 mRNA的表达呈逐渐增加趋势。绒毛状腺瘤中CD24mRNA的表达高于管状腺瘤与管状绒毛状腺瘤。随着大肠息肉大小的增加,CD24mRNA的表达呈升高趋势。乙状结肠和直肠是大肠癌的好发部位,其CD24 mRNA阳性表达也比其他部位高。年龄≥40岁的患者中CD24 mRNA的表达高于年龄<40的患者。多发性息肉比单发性息肉CD24 mRNA阳性表达高。CD24基因与大肠息肉癌变的重要因素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评价大肠息肉组织恶变倾向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