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系指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一组危害较大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若不及时合理防治,可继发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关于其发病机理目前仍不完全清楚,多数研究认为,肺内蛋白酶/抗蛋白酶系统失衡、肺及气道内炎症等是COPD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找到防治COPD的理想药物。因此,积极研究COPD的发病机制,寻找防治COPD的理想药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选用雄性叙利亚金黄地鼠,随机分为以下13组:(1)对照组(C)9只,气管内一次性滴注生理盐水后常规饲养;(2)常压缺氧模型组(H)5只;(3)肺气肿模型组(E)5只;(4)肺气肿+肺动脉高压模型组(EH)9只;(5)中药肺舒灵预防组(P)9只;(6)常压缺氧1月自然恢复组(HR1)5只:(7)肺气肿1月自然恢复组(ER1)5只;(8)肺气肿+肺动脉高压模型1月自然恢复组(EHR1)10只;(9)中药肺舒灵治疗1月组(T1)10只;(10)常压缺氧3月自然恢复组(HR3)5只;(11)肺气肿3月自然恢复组(ERG)6只;(12)肺气肿+肺动脉高压模型3月自然恢复组(EHR3)9只;(13)中药肺舒灵治疗3月组(T3)10只。在分别制作缺氧性肺动脉高压、肺气肿及肺气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并在体外培养地鼠肺泡巨噬细胞的基础上,探讨了实验性肺气肿、肺动脉高压的某些发病机制,观察了中药复方肺舒灵对实验性肺气肿、肺动脉高压的防治效果,并探讨了肺舒灵防治作用的可能途径。 主要实验结果为: 1.动物模型的制作及肺舒灵防治作用的功能-形态学及超微结构观察:在气管内注入弹性蛋白酶及常压逐步缺氧诱发的肺气肿+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中,其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