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短篇小说中色彩的隐喻与转喻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H.劳伦斯是二十世纪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其相当一部分作品是探讨关于人与人之间,男人女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不同的名族和文明之间等二元对立因素的平衡。大体上来说,相关的学术讨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主题思想上,学术界主要是从历史背景,以及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等方面讨论劳伦斯对现代社会中所存在的各种二元对立因素的平衡及非平衡状态的态度;文体特点上,评论家主要关注诸如意象、象征、母题等赋予劳伦斯作品现代主义特征的叙述技巧的使用。但有趣的是尽管色彩词汇惯见于劳伦斯所有形式的作品中,具体分析劳伦斯色彩使用方式的评论文献却极少甚至没有。至于为什么劳伦斯会如此不遗余力地描绘色彩,色彩使用背后的深刻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就更鲜有涉及了。因此,本文将试图解答以上问题。在视觉艺术中,色彩是符号系统的因素之一,这意味着它具有所有的符号学特征。由此看来,以雅各布森的隐喻和转喻理论为讨论的切入点是合理可行的。因为一方面,色彩的丰富内涵使其具有隐喻的特征;另一方面,色彩作为对自然世界的模仿又是转喻性的。要涵盖劳伦斯所有作品,一篇硕士论文难以胜任这样的任务,因此,本论文将主要从色彩方面解读劳伦斯的短篇小说,并希望通过此种解读引起大家对之前可能忽略的方面的关注,提供更多的阅读角度,以及使读者了解到色彩使用中体现出的来自文体、叙述策略以及劳伦斯的成长方面的影响。通过这些可以加深对劳伦斯的创作技巧、关注的问题及其写作目的的认识。
其他文献
作为英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以及她的作品一直颇受文学界的关注。《维莱特》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一部半自传性质的小说。在主人公露西·斯
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是一出关于是非选择,善恶较量的杰出戏剧。其主人公麦克白在剧中扮演的角色,经历了剧烈的变化。他从一位忠勇可嘉的将军,变成一个阴谋邪恶的弑君者和暴君
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斯蒂芬·金的代表作《丽塔·海华丝与肖申克的救赎》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在监狱这个权力的规训力量得到充分施展的环境下,大多数囚犯被规训而体制化的生存状
安娜·昆德兰(1953—)是美国当代文坛上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她擅长刻画普通人的普通生活,经常用敏锐的洞察力和惊人的智慧描绘普通女性的生活和经历,也因此于1992年获得普利策
摘 要:电视创作者所展现的文化自觉,理应体现在满足人民需求、服务人民与引领观赏、培育品味的有机统一等方面。改变电视创作所存在的对民族文化的严重疏离、对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对当代精神的肆意歪曲等迷失乱象,电视创作者应增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文化自觉,增强借鉴吸收外来电视文化的文化自觉,增强阐释中国精神真谛的文化自觉,大大提升电视文化品位,为建设文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电视创作者 电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