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象甄别指标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0550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租赁住房(简称“公租房”),是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指出:“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要把这件好事办好、真正使需要帮助的住房困难群众受益,就必须加强管理,在准入、使用、退出等方面建立规范机制,实现公共资源公平善用。”中国2012年推行公租房政策,截至2018年底,3700多万困难群众住进公租房,累计2200万困难群众领取公租房租赁补贴。公租房已成为住房保障最有力支柱。然而,作为准公共物品,公租房保障对象的精准甄别存在难度,导致公租房政策运行中的违法、违规、失范等案件层出不穷。例如,2018年,北京市曝出数起公租房违规转租;湖北省曝出公租房申请者伪造证明材料、违规转租公租房、长期拒缴租金等失信行为;湖南省长沙市公租房保障对象将公租房转租经营麻将房;东莞、佛山、深圳等城市出现公租房申请遇冷现象。这些案件和现象极大地影响公租房政策效果和政府形象,其根源均指向公租房保障对象的精准甄别问题。本文,聚力研究公租房保障对象甄别指标,试图回答:公租房保障对象甄别应考量哪些维度?每个维度的度量指标如何确认?甄别指标体系如何构建和赋权,以准确测定公租房申请者的住房困难程度?完善公租房准入政策的路径是什么?本文,采用政策排斥性分析框架和A-F多维贫困识别方法,构建以“住房困难程度和商品房购买力”双导向的多维住房贫困对象甄别指标体系,运用轮候排序综合评价方法,验证分析公租房保障对象甄别的四个维度及其有效性。全文分为五个部分,共8章。第一部分导论,回答为什么研究。讨论现有研究成果及其贡献,概括本文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包括第一、二章,探讨公租房保障对象甄别指标研究的核心概念和理论依据;设计研究思路,梳理并构建两类研究样本,即公租房研究文献样本(理论)、公租房准入政策样本(实践),基于量化分析,提取公租房保障对象甄别的四个维度:住房困难程度、商品房购买力、申享家庭住房需求的急迫程度和在地社会贡献,依次构成第三部分,即第三、四、五、六章。第四部分包含第七章,构建“住房困难程度和商品房购买力”双导向的多维住房贫困对象甄别指标体系,运用问卷调查数据,检测指标体系的有效性。第五部分即第八章,归纳和讨论研究结论,提出对策建议。主要研究发现如下:1.公租房保障对象甄别包含四个维度(即住房困难程度、商品房购买力、住房需求急迫程度、在地社会贡献),缺一不可。全国各地公租房政策条文显示,四个维度均有相关指标涉及。若从单一维度测量,会放大保障对象的甄别范围,不能达到精准甄别的目的。若不以H1和A1为核心导向维度,会因此产生“虚假住房贫困”现象。因此,构建以“住房困难程度和商品房购买力”双导的向多维住房贫困对象甄别指标体系,势在必行。2.公租房保障对象甄别指标,需要分类、分期、分层使用。公租房保障对象甄别指标有三类:一票否决性排斥指标、一票准入性吸纳指标和排序性指标。一票否决性排斥指标,如,是否有自有产权住房、是否享受政策性优惠住房、是否具有奢侈性消费行为等。该类指标起门槛拦截作用,在公租房保障对象甄别初期使用,排斥有自有房产的申请对象和高收入群体,缩小住房困难群体甄别的范围。一票准入性吸纳指标,如,住房质量指标的临界值“危险房”,在公租房保障对象甄别初期使用,若申享家庭达到其临界点,则直接被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排序性”指标,如,家庭人口规模、家庭照护负担、就业稳定程度和申享地居住年限等,需要在公租房供给量的约束下,综合评价公租房申享家庭(如,住房需求急迫程度、在地社会贡献大小等),排队轮候,逐次纳入(或退出)公租房保障范围。一票否决性排斥指标和一票准入性吸纳指标使用的先后顺序,即:是先吸纳再排斥还是先排斥再吸纳,对保障对象范围的检验没有影响;但,若两个指标同时并列使用,会对保障范围产生显著影响,会扩大保障对象的范围。本文按后者确定保障对象范围,再使用排序性指标加以综合评价。3.家庭规模和家庭照护负担系数对住房需求急迫程度具有正向影响。家庭规模大,家庭照护负担重,家庭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成本越大,对住房需求越急迫。反之,则相反。申享家庭在住房困难程度和商品房购买力双约束下,公租房是其最佳选择。这表明:公租房,作为准公共产品,具有弥补住房困难家庭承担养老抚幼的社会责任及其成本的功效。4.双导向多维与A-F多维住房贫困调查对象综合评价指数排序存在差异。说明公租房配租机构对申享家庭的排序偏好,是由其综合评价指数决定,即:谁的综合评价指数排序得分高,谁就拥有准入资格的优先权。双导向多维综合评价指数排序得分,显示申享家庭对公租房需求的偏好有三种,即:倾向于解决住房条件、在意租金高低、养老抚幼和照顾残疾、病患人口的特殊住房需求。这表明:公租房管理机构可以根据申享家庭不同住房需求,提供差异化的公租房产品,实现家庭住房需求与公租房供给的双边匹配,提高公租房的配租效率。主要创新点:1.将A-F多维贫困测算方法运用到住房贫困对象的识别中,构建以“住房困难程度和商品房购买力”双导向的多维住房贫困对象甄别指标体系。打破“以住房面积和收入”甄别的双线制,从多维角度精准锁定公租房保障对象,杜绝虚假住房贫困,改进A-F多维贫困甄别的不足,为公租房准入政策提供新的研究方法。2.从公租房准入制度顶层设计上,搭建户籍与公租房福利解绑路径。以四维甄别指标综合评价指数排序测算申享家庭住房需求层次,按不同需求层次将保障对象界定为四种类型,即:生存型、环境改善型、家庭保障型和自由发展型。并对四类对象实行分类管理,按类提供保障方式和差异化公租房产品。3.构建住房恩格尔系数,将家庭住房支付困难程度划分成五个层次:无支付困难、支付困难、中度支付困难,严重支付困难和负担不起。公租房管理机构可以根据住房支付困难程度,科学界定申享家庭收入准入标准,保障不同收入水平家庭享受不同层次的公租房待遇,真正保障住房困难人群的住房福利,不搞“一刀切”,实现因时、因地、因困精准施策。4.将住房面积指标和收入限额指标由临界值变为排序值,解决了公租房准入政策不同地区住房面积限额和收入限额划分标准的差异。通过一票否决性排斥指标和一票准入性吸纳指标的先行使用,替代准入政策中起门槛拦截作用的住房面积和收入的临界值。
其他文献
学位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与血塞通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本院80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治疗时间:2018年9月-2019年9月,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血塞通治疗,观察组40例,用灯盏花素与血塞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对照组小(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有明显
目的 通过分析SARS-CoV-2 ORF7a的生物学功能,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临床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及药物靶点。方法 运用ProtParam、ProtScale、TMHMM程序分析SARS-CoV-2 ORF7a理化性质,使用DoGSiteScorer、Autodock vina软件对其进行虚拟药物筛选。结果与结论 SARS-CoV-2 ORF7a属于不稳定疏水跨膜蛋白
以杭绍台高速铁路项目硅藻土路基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桩型试验方案,确定了最佳加固施工方案,并对施工期间的承载变形特性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综合考虑桩体强度、承载力、施工周期和施工成本,认为钻孔灌注桩+筏板加固方案为最佳的硅藻土地基加固方案;筏板的沉降变形主要集中于路基填筑前期,硅藻土地基的沉降变形主要集中在桩间加固区,下卧层的沉降变形占比较小;桩身轴力沿桩深度方向逐渐减小,桩土应力比随着填筑高度的增
随着世界工业的飞速发展,对顺丁橡胶或异戊橡胶的需求量和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研究表明,提高cis-1,4含量不但能显著提高聚丁二烯或异戊二烯橡胶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同时能增加橡胶的耐疲劳及抗裂纹延伸性能,且提高cis-1,4含量可以降低橡胶的玻璃化温度(Tg),提升其耐低温性能。同样地,提高cis-1,4结构含量能显著改善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或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嵌段共
丹麦是个小国,全国面积才42916平方公里,人口才562万。因此,每个公民都不能被遗忘,政府的工作"以人为本"。今年年中,联合国机构公布的《201 5年全球幸福报告》显示,在全球158个国家和地区中,丹麦排在瑞士和冰岛后面,是世界上第三幸福的国家。而在前三年的报告中,丹麦的排名都是第一,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尽管今年的排名后退了两位,但人口只有562万的北欧小国丹麦依然是世界上公认的最为幸福
期刊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