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载体,在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专业化的人才,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了持续的动力,推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快速的发展。而高等院校内部的行政管理工作,作为维系高校正常运转的重要纽带,在开展日常科研和教学活动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内部的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将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校的健康发展。随着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高校所处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校内部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高校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如何探索和寻求新的管理思路和模式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的总体要求,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方向与举措,提出了要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在这双重背景下,坚持并且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提出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促进高校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意义是重大的。对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的研究,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分析法、理论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等。文章以公办本科类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学者的相关文献的研究,确立了从文献到现状,再从问题和原因到对策的研究思路。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文章阐述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对论文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进行了概述。通过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总结了国内外行政管理模式中的优势与不足,确立了研究方向。第二部分:高等院校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的概述。本文在分析了我国高等院校行政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基础上,借鉴了美、英、日三国高等院校行政管理模式,并结合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治理理论等理论对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进行了界定。文章同时还提出了,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的特征为服务理念的主导性、决策机制的民主性、行政权力的有限性、强调参与和合作和重视公平与开放。它的主要构成要素为民主的决策机制、扁平的组织架构、专业的服务团队、高效的服务平台和完善的监督机制。第三部分:我国高等院校行政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文章通过对高等院校进行分类,进一步明确了公办本科类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研究对象。然后,文章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行政管理理念比较滞后、行政管理职能有待规范、行政管理效率有待提升和组织机构设置有待优化等主要问题,并分析了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高校缺乏办学自主权、绩效激励制度不完善、民主监督制度不健全和组织变革面临较大阻力等因素。第四部分:高等院校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的构建。文章在根据学术本位、因校制宜、服务导向、精简高效和权责对称等原则,从七个方面提出了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的构建途径:(1)从自主办学层面,提出了构建政府、高校和社会之间的开放的新型关系;(2)从管理理念层面,提出了要引入服务型导向的理念;(3)从制度层面,提出了要建立民主的决策机制、有效的运行机制、及时的反馈机制和完善的监督机制等内容;(4)从组织机构层面,提出了要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5)从管理方式层面,要建立起综合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和集约化的实体平台;(6)从人员队伍层面,要建立起高素质专业化的服务团队;(7)从绩效考核层面,要建立效率、效果、经济、公平导向的绩效考核体系。这七个层面共同构建出了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的基本架构。第五部分: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归纳并概括文章的主要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