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作为最有生命的成长及其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教育,生命就是教育的起点与归宿。教育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的实质就是关注生命的成长与发展。近年来,大学生戕害、漠视、浪费生命事件时有发生,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是必要且紧迫的,但是中国内地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本文旨在通过对生命教育必要性与实施途径的研究,呼吁高校重视对大学生自然生命、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等方面的生命教育,并为高校落实生命教育提供科学、有效的途径。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生命教育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发现现阶段我国国内研究尚停留在理论阶段,实践不足,需要向国外和台湾等研究与实施生命教育较早的地区学习、借鉴其经验。再依据生命有限性、精神性与完整性的特征和大学生的独特性理论,阐述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本研究以杭州地区1000名大学生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20.0与Excel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将各项个人背景因素划分为生理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宗教因素、接触死亡情境因素以及生命教育因素,以各因素为变项,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法(F检验)探讨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死亡态度和自杀态度是否会因相关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运用线性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运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死亡态度的影响因素;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统计自杀态度的相关因素;运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自杀意念的影响因素。结合对高校相关教师与专家的访谈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普遍较弱;死亡态度较悲观;自杀态度持反对者居多;自杀意念率偏高。(2)身心健康、压力等心理因素是影响生命观的最大因素;是否独生、是否单亲等家庭因素、对生命教育熟悉程度、课堂讲解生命教育知识等生命教育因素以及阅读有关死亡书籍、家中讨论死亡气氛等接触死亡情境因素也显著影响大学生生命观。(3)大学生对于生命教育的作用是肯定的,对生命教育的需求是迫切的,与高校生命教育缺失的现状形成对比,体现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必要性。依据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和生命观影响因素,笔者尝试从实践中探究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途径。从心理因素、生命教育因素、家庭因素和接触死亡情境因素四个方面着手,针对性的提出了四条有效途径:(1)关注大学生身心健康。(2)寻求高校与家庭的合作。(3)开设生命教育课程。(4)引入死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