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肝干细胞标志物C-kit、CD90、CD133及EpCAM在合并胆管癌栓的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合并胆管癌栓的肝细胞癌与肝干细胞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0例合并胆管癌栓的肝细胞癌原发灶中肝干细胞标志物C—kit、CD90、CD133及EpCAM的表达,并分析以上四个标志物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19例无胆管癌栓的肝细胞癌组织为对照组。
结果:20例合并胆管癌栓的肝癌中,胆管癌栓局限于肝内胆管者4例、癌栓延伸至肝外胆管者16例;低分化肝细胞癌13例、中分化肝细胞癌6例、高分化肝细胞癌1例;肿瘤位于左半肝者6例、位于右半肝者8例、左右肝均有者6例;肿瘤直径≤5厘米者13例、>5厘米者7例;术前有梗阻性黄疸者14例;术前血清AFP水平升高者14例;肿瘤有门静脉侵犯者12例。C—kit、CD90、CD133及EpCAM在合并胆管癌栓的肝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0%、85%和85%,在无胆管癌栓肝细胞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4%、47.4%、26.3%和21.1%,合并胆管癌栓肝癌组高于无胆管癌栓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胆管癌栓肝细胞癌中,CD133和EpCAM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低分化组表达的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it和CD90在低分化组表达的阳性率也略高于中高分化组,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it、CD90、CD133及EpCAM的表达性别、年龄、胆管癌栓位置、肿瘤位置、肿瘤直径、有无黄疸、HBV感染、肝硬化以及有无门静脉侵犯无明显相关(P>0.05)。
结论:肝干细胞标志物C—kit、CD90、CD133及EpCAM在合并胆管癌栓的肝细胞癌中高表达,提示合并胆管癌栓的肝细胞癌可能起源于肝干细胞。